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老石匠神奇“复活”战国古乐器(图)

  记者姜远海通 讯员涂玉国

  提要

  1978年,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编磬,在原随县擂鼓墩出土,一时震惊世界。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发掘过程中,几片编磬破裂。如何还原历史?文物专家们费尽心思。最终,完成这一心愿的,却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老石匠……
王启旺老汉向记者演示如何敲击编磬。

  出身石匠世家 也曾“身家千万”

  一头花白的头发,一杆长长的烟袋,一绺灰白的胡须,尽管已是82岁高龄,说起话来,声音仍然洪亮……这就是老石匠王启旺,现住在襄樊市襄城区庞公街道办事处钱营村。

  王启旺祖籍蒲圻,祖上便是当地有名的石匠。两百多年前,当时的襄阳修筑老龙堤时,因需要大量石匠,他的祖上便被征集到襄阳,住在襄阳城旁边的石匠山上,凿石筑堤。


  承接祖上衣钵,王启旺的父亲也是石匠山最有名的石匠。从四五岁时,王启旺就跟着父亲学手艺。但随着年龄增长,他渐渐地在襄阳城中结识了一些达官显贵,后来便移居襄阳城中经商。生意到高峰时,积累了相当于现在的近千万资产。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王启旺又重新开始了石匠生涯。

  往事已成云烟,王启旺非常惋惜地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因为中间日子好过,我也学会了把人物的肖像直接刻在石头上的造像技艺。”

  多年与石头打交道,他认为石头也跟树一样有生命,有头有尾,有上有下。王启旺随便从门前的石堆中抱来一块石头,放在八仙桌上,眯着眼看了一下,指着石头的一个方向说,“这就是石头的头,按我们石匠的话来说,叫王,王有王头、王尾。这是王头,就是树的下面,是根,背后这边是王尾,是树尖。”

  王启旺介绍,作为石匠,“认石头”非常重要。一块石头,分为王(王头、王尾)、直、层、顺、斗。他解释称,直就是石头的上下,凿石头时,必须顺着直凿,才会事半功倍;层,就是左右,石头的左边和右边;顺,是从石头的头往后面凿;斗是从石尾往头凿。“如果开凿的顺序错了,石头也就‘死’掉了。”

  两月打磨 试制出两片编磬

  襄阳产鸣石,声音清脆响亮。《晋书·五行志》记载:“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襄阳郡上言,得鸣石,声闻七八里”。襄樊市文物考古专家刘柄也称,地方志《襄阳郡》中也曾记载,襄阳鸣石声音清脆响亮,可以传到七八里外。

  王启旺虽一辈子与石头打交道,但与襄阳鸣石结缘,还是因为著名的曾侯乙乐器。

  1980年夏的一天,王启旺正在分山(就是把石头从山体上开凿出来),当时的生产队(现村民小组)队长突然找到他说:“老王,你好事来了,省博物馆让你去给他们干活儿,生产队一天给你计九个半工分。”当时,襄阳还属于大集体,一个壮劳力一天可挣10分。

  省博物馆来的这个人叫冯光生,当时专门从事音乐考古,后任省博物馆副馆长。冯光生这次来是请王启旺用襄阳磬石复制编磬的,随州出土的编磬由于年代久远,出土后,有几片已经破裂。为了还原历史,必须复制编磬。

  打制编磬可不是一般的活儿。襄阳磬石,之所以能发出音乐,主要是因为石质焦脆,容易断裂,很难打制。而编磬厚的不过三四厘米,薄的仅有一厘米左右,更容易断裂。为了找到能承揽这种活的能工巧匠,冯光生等人先后到过河南、陕西等地,也没找到合适人选。

  要复制编磬,选石头是关键。拿着图纸,王启旺带着一把小锤子,就进山了。几天下来,王启旺发现,襄阳城边铁帽山的石头最好,有弹性,声音清脆。王启旺介绍,“选石头,一是看,二是敲,这全都靠的是经验。”

  石头选好,分山,凿平,再背到家加工。加工时,要先找到王头,然后顺着王头往后面凿,敲了毛坯后,再改用精致的小工具,一点点打制。为了复制编磬,王启旺还设计了一套专用工具。

  因为时间紧,冯光生等人就住在襄阳城里,每天都往王启旺家里跑,查看进度。而王启旺也不敢怠慢,为了赶活,一到晚上,家里就吊上250瓦的大灯泡,把家里照得跟白昼一样,叮叮当当地赶制编磬。

  两个月后,王启旺终于按要求制出了两片磬。冯光生将两片磬带回武汉校音。不久,他们给王启旺带来好消息:两片磬复制成功了!

  让石头“唱”出动听的歌

  试制成功后,省博物馆的专家认为,靠人工慢慢打磨速度太慢,便想通过现代化工具进行切割。他们把襄阳磬石拉到武汉,请来石材加工厂的技术工人,用电锯进行切割。

  效率提高了,问题也出来了。那些工人不知道石头还“有头有尾、有左有右”,加上加工时的机械震动,样品出来后根本没有声音。专家分析认为可能是切割方法带来的问题,于是,又尝试在水下切割,但花了近半年时间,还是没制出一片合格的编磬。

  无奈之下,专家只得再次找到了王启旺。这时,已是1981年春了。当时,襄阳很多地方已经实施土地承包。王启旺所在的生产队也一样,以户为单位开始单干。考虑到复制编磬费时费力,而自己还要养家糊口,他没有答应专家继续复制编磬的要求。

  冯光生等人没有办法,找到其他老石匠。但是,这些石匠听说要求后,都不敢接这活儿。冯光生只好反复地向王启旺讲明复制编磬的重要性,并说明这套复制品要放到博物馆展出。

  可以“名垂青史”,这让王启旺动心了。王启旺告诉记者他当时的想法:“我当时想的就是一句话,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坚决成功,一家人不挨饿。”

  一套完整的编磬为32片。而铁帽山的石头焦脆,很不容易錾,特别是后期快成形时,稍不注意,就会碰掉一块,结果是前功尽弃。为此,王启旺费尽了心血。后来,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已凿好的粗坯下,垫上一块钢板,用墨线打上墨迹,然后顺着墨迹雕刻。但即便如此,平均每成功一块,仍要报废两三块。

  王启旺每制成一块后,冯光生就拿走一块,回去校音。直到1982年初,历时一年多时间,一套32片编磬才全部复制成功。

  1982年春,就在王启旺成功复制编磬后不久,国家文化部文物局在武汉主持擂鼓墩曾侯乙墓的编钟、编磬复制品鉴定会。会上,钟、磬与乐队演奏了十一首中外名曲,一下折服了专家。接着湖北省博物馆、湖北艺术学院又联合举办了复制品演奏会,会上,编磬独奏了“梅花三弄”,其声音疾时如高山流水,缓时如泉水叮咚,让听众无不为之叫好。冯光生也因为主持这次的编磬复制,获得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此后,湖北省歌舞团先后找王启旺复制了两套编磬,参加了建国34周年、35周年演出,并到国外进行了交流演出,引起了轰动。

  记者得知,当时在复制编磬时,王启旺老人考虑到他的手艺面临失传的危险,于是另外多复制了三套,至今保存在家中。而他的预见,如今已成了现实:他本人因为年龄太大,已经无能为力了;他住的石匠山上,不少当时手艺比他略差的老石匠先后过世,即便仍在从事石匠的,也已后继无人了。他曾想将自己的手艺传给几个儿子,但儿子都嫌当石匠活儿粗笨、又吃苦,坚持不下来。他遗憾地告诉记者:“我的技术活儿,要带到另一个世界了……”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王启旺 | 冯光生 | 曾侯乙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