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亚裔学生在枪击案后流下眼泪。 |
疑问一
枪击间隔2小时为何无应对措施
学校没有及时停课
很多学生质疑,学校管理人员为何在宿舍发生枪击案之后不立刻取消所有课程。一些人批评说,第一起枪击事件发生在当地时间上午7点多。事发后校方立即向警方报案。第二次枪击事件发生在9点15分左右。但在10点17分,校方才宣布取消所有课程。
对此,校方辩解称,他们开始认为枪手只是一名“自杀狂”,并且“有足够理由”相信凶手已经离开了校园,“也没有任何迹象说明还会发生第二起惨案”,因此决定不关闭学校,继续照常上课。
仅发电子邮件警告
在第二次枪击发生大约10分钟后,也就是9点26分校方才迟迟发出题为“校内枪击案”的电子邮件告知学生第一起事件的发生。
学校先后发了三次电子邮件警告学生:第一起枪击事件发生后,学校发了第一封电子邮件,要学生们:“小心”;约20分钟后,也就是9时50分左右,第二封电子邮件说:“枪手正在校园内游荡,要学生呆在教室里,远离窗户。”10时16分,最后一封电子邮件警告说:“所有的课程取消,学生应该呆在教室或办公室内,锁好门窗。” 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学生们没有听到广播,学校的大门也没有关闭,也没有人特别发出其它形式的警示。
开放式校园难关闭
学校警方无法解释为什么在第一起枪击案发生后,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谈到学校的保安措施时,该大学警察局局长表示,和美国大多数大学一样,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是一个开放式校园,警察不可能出现在每个房间,类似的枪击案难以预料。校长查尔斯·斯蒂格说,事发之初,数以千计的非住校生正涌进学校准备上8点的第一堂课,他们分散在占地 2600英亩的广阔校园,“要怎么关闭?”
家长要求解雇校长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长、59岁的查尔斯·斯蒂格是4月16日最先宣布校园枪击事件的两名发言人之一,另一人为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警察局长温德尔·弗林楚姆。在枪击事件发生后,不少学生家长要求立即解雇大学校长查尔斯·斯蒂格和警察局长弗林楚姆。许多人还向该大学的安全系统负责人提出种种疑问,质疑他们能否胜任保护学生的工作。
斯蒂格1970年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后,在该校还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的全部职业生涯都在这所大学。他是该校第15任校长,从2000年1月开始上任。斯蒂格曾是该校建筑和都市研究学院的教授、系主任,后于1981年到1993年任该院院长。之后他成为负责学校公关和发展事务的副校长,领导一个6年期的集资活动,为学校筹得3.37亿美元的款项。
疑问二
能否推动美国政府立法禁枪
每每发生枪击案,美国的枪支管制问题总会成为人们争吵和议论的话题,因为美国“全民皆兵”式的枪械管理制度植根于美国独特的“枪文化”,但是,在社会历史演进过程中,枪支的管理又不断产生新问题,一直无法在全社会达成共识。
在美国,由于利益集团的介入,关于持枪自卫的争议已经超越了道德和司法层面,成为一个政治议题,在美国社会生活中有其非同一般的复杂性。
美国人对枪支问题的争论并不严格以党派划界,但总的说来,支持持枪自卫的共和党人居多,而反对者以民主党人居多。
来自民主党的前总统克林顿执政期间,将枪支管制提上重要日程,陆续通过了几项枪支管制法,主要也是在对购枪者进行背景检查、购买等待期的长短等方面做文章。但共和党的布什上台后,他虽然赞成加强枪械管理,但其观点明显偏向美国“全国步枪协会”和枪支生产商,他曾经表示枪械管制不应控制枪支数量,而应控制扣动扳机的人,实际上还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放松管制的措施。
那么,一起令人震惊的枪击案会成为推动管制枪支立法的一个催化剂吗?从以往的情况来看,美国很多人对布什政府下令禁枪不抱太大希望,毕竟“全国步枪协会”是共和党最大的赞助者之一,每年捐献的竞选资金近千万美元。而且,“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国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美国各州枪支弹药的销售一度明显增加。
每年美国都有超过3万人死于枪伤,私人拥有的枪支数量也大大超过了其他国家。据调查,美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家庭拥有枪支。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马修·米勒4月10日刚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发现,枪越多,自杀案也越多:在拥枪者较多的15个州里,各种年龄层人的自杀率是拥枪者少的6个州的两倍。
疑问三
是否会影响亚裔留学生赴美
由于凶手是亚裔人士,很多人担心该事件会影响亚裔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在美国的形象。一些华人留学生对此表示,首先,凶手身份已经确定是韩国学生,因此并不会影响中国学生的形象。再者,这样的枪击案在美国也非首次发生,谁是罪犯与种族或国家没有必然关联,更多的是个人的人生观。这样一个独立事件应当不会使整个社会对亚洲学生的看法产生本质变化。虽然不排除个别媒体会发出不公正言论,但主流的声音应该更注重事件起因和校方处理的方式本身,而非犯罪人的种族背景。
另外,负责留学的人士也表示,由于美国的枪杀事件比较多,只是这次人数众多,因此,这一事件对中国留学生赴美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