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4月17日电(记者徐扬)今年4月,为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发行的新版列车时刻表,厚达329页,“D、Z、T、K”各种符号,令人眼花缭乱;而100年前清政府印制的火车时刻表,仅是一张印着繁体字、没有阿拉伯数字、比16开大些的纸。
时光流逝,列车时刻表已超百岁,并凝成了百年来中国铁路以及整个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
沈阳收藏家詹洪阁从1987年开始收藏列车时刻表,20年获得百本不同年代、版本的列车时刻表。从旧到新,厚薄不一,大小兼有。当百部列车时刻表展现眼前时,透过时代痕迹的质地和封面,阅读其中串串数字和分分秒秒,如读一部铁路编年史。
列车时刻表由薄变厚──铁路车次多了,里程长了
新中国成立前,铁路长期被军阀和列强割据,铁路建设虽经70多年的发展,营业总里程只有2.18万公里,能运行的仅有1万多公里;如今,我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已经达到76600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很快就掀起了铁路建设的高潮。成昆、湘桂、贵昆、鹰厦、京包等一批干线相继动工建设,50多年来中国铁路的骨架日益完备,火车通天山、抵海岛、跨沙漠。
翻开1959年铁道部编制的列车时刻表,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只有100页;到2006年10月,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列车时刻表已经有279页。并且,这本列车时刻表封面是蓝天白云下的布达拉宫--列车驶上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列车时刻表由简变繁──铁路建设越来越快,速度越来越高
翻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列车时刻表,多是“国际联运加各线旅客列车”简单的内容体例排列;今天的列车时刻表,则含有“车次目录、站名目录”,还设有大站时刻表,内容更繁多,查询更方便。四五十年前的列车时刻表上,很多车次要经停几十个站点,一页装不下一趟车;如今列车时刻表更多的是快速、特快、一站直达列车,今年最新出版的全国铁路列车时刻表则出现了时速可达250公里的“D”字头列车。
1916年的列车时刻表上标明,从北京到沈阳800多公里路程,3时出发,直到次日零时10分到达沈阳,花了21小时10分。90多年后的今天,翻开列车时刻表,京沈两地开行动车组列车,一站不停直达目的地,可在北京吃早饭,沈阳吃午饭。
1997年到2007年,我国铁路事业进入新的“快车道”。6次大提速,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车型不断更新换代,主要铁路干线时速达到200公里。两地千里一日还,坐火车“夕发朝至”,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之间化作现实。
“K、T、Z、D,符号变迁背后是速度的递增和技术的发展,列车时刻表都将它们记录在册。”詹洪阁说,以原沈阳至北京的T12次列车为例,1997年第一次大提速时,车次前没有字头,运行时间要10小时37分;1998年第二次大提速后,“12次”前面就有了“K”字头,运行时间缩短到9小时25分;2000年第三次大提速,有了T12次,运行时间又缩短了10分钟。今年第六次大提速,京沈间开行以“D”字头的动车组列车,只需要3小时59分。
列车时刻表周期在缩小──铁路发展日新月异,时刻表与时俱进
“新中国成立前,铁路建设滞后,列车时刻的变化往往跟着形势走;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铁路、车站开工建设,列车时刻表也跟着增添新内容。”詹洪阁说,在上世纪50~70年代的列车时刻表上,新建成的北京站、长沙站、韶山站、南京长江大桥以及新型机车,都曾经是封面主角。
“1997年以来相继进行了6次大提速,列车时刻表变换更加频繁。例如去年10月出版的列车时刻表,不到半年就因为提速停用了;这一次提速与以往5次有着很大不同。前几次提速,阶梯相对较‘矮’,不少车次、时间仍然沿袭以往;但此次提速后,不看新的列车时刻表,就没法坐车了。”
在中国铁道出版社4月出版的沈阳铁路局列车时刻表上,开篇就是6对“动车组列车”车次时间。在全国,提速后共开行旅客列车1312.5对,增加140.5对。
“‘安全、方便、准时、快捷’,这4个词汇是老百姓多年来对坐火车的评价。”作为一名乘客,詹洪阁说,“经历6次大提速后,‘快捷’的排名要大大靠前了。”首列时速200公里动车组今晨上海始发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记者刘诗平)18日早晨5时38分,由上海站开出的上海至苏州D460次动车组列车,将成为中国首列正式开出时速200公里的旅客列车,它将揭开中国铁路高速时代的序幕。
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于18日零时起正式实施。这次大提速将使客货运输能力增加18%和12%以上。在主要干线开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大面积开行5000吨级货物列车和一大批先进技术装备投入运用,标志着中国铁路既有线提速水平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4月17日,收藏家詹洪阁在沈阳家中展示1949年印制的火车时刻表和2006年10月青藏铁路开通后以布达拉宫为封面的列车时刻表。
这是詹洪阁收藏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列车时刻表(4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