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4月18日电 (记者谭剑、苏海萍)湖泊数量急剧减少、面积大幅萎缩,湿地生态出现逆向演替、水质型缺水和水污染日益严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经济命脉长江流域湿地生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
长江中下游湿地是我国及世界同纬度地带水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又是长江分、蓄洪区的主要地域,也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严重的地区。但是湿地面积大量萎缩和质量下降导致长江流域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严重。
国家林业局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号称“千湖之省”的湖北省湖泊从上世纪50年代的1066个减少到现在的182个,湖泊水面减少了60%。湖南洞庭湖水面缩小了46%,江西鄱阳湖水面减少了40%。千百年形成的长江流域多水塘系统,已损失过半且水环境恶化,大大增加了灾害出现的几率。湿地面积不断萎缩,生态功能严重退化,已对区域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以洞庭湖为例,被列入全球最重要湿地名录的洞庭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十分重要的湖泊,但由于围湖造田、泥沙淤积等原因,洞庭湖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减到目前的2625平方公里,而现有的1300平方公里的洲滩,如不采取有力措施,还可能进一步缩减。在面积不断萎缩的同时,湖区周边污染源多,局部污染严重,水质下降。洞庭湖区主要工业污染源有140多个,工业废水入湖量每年超过1亿吨,生物资源持续减少。
祝列克说,为了保护长江湿地生态资源,我国政府已先后启动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以及青海三江源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入165亿元直接用于湿地保护和恢复等示范工程建设。
祝列克认为,在实施一系列湿地保护工程性措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遵循生态和经济规律,正确把握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对湿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充分挖掘湿地资源的经济潜力,推进湿地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