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热闹的医改方案竞争又添新热闹。据《中国经营报》报道,随着一纸协议书送达北京师范大学相关课题组,中国医改最新一套方案,即第7套方案挤进了原本6名“选手”竞逐的跑道中。据悉,本套方案将于5月20日前出台,而前6套方案则原定于本月下旬提交。
媒体报道中的一个“挤”字,生动传神地描画出了当前医改方案竞争的激烈、紧张。应该说,出现这样的局面,并非坏事。因为从本质上看,医改方案之争,实际上正是一种知识、观念和思想的竞争,多一份竞争也就意味着多一次思想观念之间的碰撞和启发。
不过,仔细斟酌一下,对于眼下的医改方案之争,笔者还是隐隐地感到一点担心——担心的不是竞争本身,而是竞争背后的目标会不会“跑偏”。
新医疗卫生改革的立场、目标究竟是什么?结合此前社会各界对医改旧方案进行的反思,答案应该说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切实减轻广大民众的医疗负担,彻底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但反观时下的医改方案之争,其中某些争辩激烈的议题,就有变味之嫌。
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还是“部门”之争。据报道,逼近“医改交卷期限”,各部委正在加紧制定更为详细的医改思路——卫生部正借用“外脑”论证其医改思路;而财政部也在“厉兵秣马”,酝酿医改思路;与此同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也不甘落后”,已成立了专门的“智囊机构”……那么,医改方案之争,会不会有部门利益的影子?对于医改方案竞争,笔者想提出两点建议:其一,无论医改方案最终有多少套,一俟编写完成,均应尽快向社会全文公布,不能让这些方案之争仅仅成为编撰机构或者有关行政部门间的闭门之争;其二,为确保这种竞争的真正落实,除了公布方案之外,有关部门还应尽快制定一个办法,用来切实维护公众充分参与医改方案讨论、决策的权利,比如就医改方案举行全国范围的听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