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就像一个“大动脉”,连接着社会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小额批量支付系统支撑多种支付工具的使用,为广大老百姓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公共平台,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信用卡、支票、银行本票等种类繁多的非现金支付工具让工作生活更加便捷……
中国人民银行4月18日发布的2006年《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把支付体系的发展现状和盘托出。
| |
这是央行首次全面、系统地向社会各界和公众披露中国支付体系发展的情况、相关数据以及未来支付体系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取向。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支付体系是一国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金融运行的基础。支付体系的发展、支付效率的提高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金融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支付体系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报告称,我国已构建了央行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为基础,票据支付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支付清算网络体系,为经济金融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快速高效、安全可靠的支付清算渠道,加速了社会资金周转,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报告显示,到2006年底,全国共开立各类银行结算账户共计19.9亿户,其中单位银行结算账户1533万户,个人银行结算账户19.7亿户。目前,我国银行卡发卡量已突破11亿张。其中,我国借记卡发卡量10.8亿张,占全国银行卡发卡总量的95.6%;我国信用卡发卡量近5000万张,比上年增长22.7%。
2006年,我国银行卡支付的消费交易额为1.89万亿元,同比增长97%,剔除批发性的大宗交易和房地产交易,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7%。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这一比例达到30%。
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6月建设运行的大额实时支付系统连接了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人民币同业拆借和外汇交易系统等多个系统和香港、澳门人民币清算行,是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系统,成为社会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行的“大动脉”。目前,系统运行良好,日均处理支付清算业务60万笔,日均金额1万亿元,每笔业务实时到账,其功能和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6月建成运行的小额批量支付系统支撑多种支付工具的使用,实行7×24小时连续运行,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金额、大批量跨行支付清算业务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公共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一方面社会公众和公用事业等收费单位只需在任一银行开立一个账户就能够方便地办理所有水、电、煤气、电信等公用事业服务费用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统筹等社会保障资金的缴纳和收取。另一方面,付款单位通过这个平台可方便地向在不同银行开户的收款人办理工资、津贴和社保资金的发放。
苏宁表示,今后我国将继续推进支付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央行正在启动建设可以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一点集中接入、具备更加灵活的流动性管理功能、更加安全高效的第二代支付系统。今年年内,人民银行将完成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建设和推广。
苏宁说,央行拟在近期发布实施《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并于上半年完成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二期)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同时,央行还将会同公安部门,建立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平台,并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联网,力争实现全国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办理相关业务时均能够进行联网核查,促进银行账户实名制的落实。
记者在现场
不能逼迫老百姓开立小额账户
“商业银行可以对小额账户收取费用,但不能‘逼迫’老百姓开立大量小额账户。”苏宁4月18日在回答本报记者关于“如何看待部分银行对小额账户进行收费”的提问时说。
苏宁表示,如:老百姓交水费在一家银行,交电费在另一家银行,交煤气费又要在第三家银行。这就造成过多的小额账户,这是不合理的。
“银行对小额账户的收费价格是放开的,不属于政府指导价格。放开某些金融服务的价格,商业银行要从成本和市场竞争的角度考虑对服务的定价。”苏宁说,“但同时要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苏宁说,商业银行其实完全可通过央行小额支付系统进行转移支付,来有效解决老百姓被迫通过不同账户来缴纳各种费用的问题。(李峻岭)
虚拟货币管理措施将出台
苏宁4月18日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称,央行注意到在网络上出现的“虚拟货币”现象,并正在制订有关管理措施。苏宁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进一步鼓励和规范电子支付等新兴业务,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目前,人民银行正在制订《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实行审慎业务许可,督促支付清算组织完善内控制度,防范支付风险,保障客户权益。同时正在制订《电子支付指引(第二号)》,目的是规范网上支付服务市场。(李峻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