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冬日的午后,小睡初醒,于晴窗净几之前,捧一杯江南香茗,打开了李长兴先生印制精美的摄影集《随心录》。细细展读,渐渐沉醉,灵魂好似一点点地从身体中间升腾,飘飞在长兴拍摄的那一幅幅奇山秀水与丝林花草之间。
对摄影作品的品评,我认为有技术和艺术两个层面的含意。技术是完成和实现作者追求的手段,而手段应该是越隐蔽越好。最完美的摄影作品,应该是在看似不经意之间,如有神助般完成的。长兴把自己的作品命名为《随心录》,“随心”二字正是有此妙意:看似随意而实具匠心,随手得之而天工巧成。这应是艺术的一种上乘表现。
长兴的这本摄影集,在题材选择上仍保持着他的一贯风格,以自然山水、林草花木和动物为拍摄对象,在每一幅自然景物的呈现中,追求一种人文精神的内涵和诗意。他的作品一般不标明具体的拍摄地点,而是就景物呈现出的意境来冠名,如“祥云入心”、“舟泊竹影”等等。这样的立意表现了作者在用镜头写实的同时,更着重对自然的人格化的审美和抒情,着重在表现自然与人心之间的那种情感契合。这是中国艺术的山水精神,也是长兴摄影艺术的鲜明特色。方寸之间,寄寓深远。一草一木,关乎性情,形在写实,更在写意,在追求对自然景观的意境开掘之中,完成了对自然的审美升华。
长兴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在用镜头裁剪自然的时候,努力去捕捉自然界的和谐之美。在他的作品中,较少看到有诡、奇、怪、异的自然之势,而是追求着某种壮美、静美、纯美。孔夫子不语怪力乱神,作为一名山东汉子,长兴肯定也是秉此传统。高山巍峨,白云飘荡,长河婉转,静水长流。美是和谐,这一东西方文化都共同接受的命题。在长兴的作品中得以充分的表达并获得艺术的阐释。和谐之美,这是一种纯正的审美趣味,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品格。一片树叶中细密的生命纹理,成熟鲜桃上晶莹的露珠,就是在这些“工笔”摄影作品中,也都表现出和谐之美的动人魅力。如果我们联系到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那么,长兴作品中的这种艺术追求就更有了一种深意存焉。作为视觉艺术,摄影作品是要吸引人的眼球的,长兴的作品,无疑做到了这一点:色彩斑斓、风光绚丽、美景佳境、悦目赏心。在获得视觉愉悦的同时,我更想用“目及道存”这四个字来肯定长兴的创作。这就是在对壮美自然的热爱之中,隐含着作者对祖国、对故乡、对生活、对生命的深深爱恋之情。这个“爱”字,正是长兴摄影作品中所存的“道”字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