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阅读”,人们总是把它视为文学的专利或文科学习的方式。而对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只是让学生埋头做海量的习题,不重视读教材。殊不知,轻阅读、重习题导致学生把数理化当作一块块硬石头生吞下去,难以咀嚼,更不用说良好地消化和吸收了。
自然科学的“阅读”,不限于科技原理教科书。阅读数理化的发展脉络、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科学实验的失败与成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大千世界的和谐美好,借科学家的人格光辉照亮青少年的人生航程。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在一本物理学专著的扉页上,端端正正地写上庄子的一句名言作为题记:“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中国学者赵鑫珊感叹:研究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的人,当拥有这般审视天地之大美的心胸,这才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通过阅读,可以体会科学家顽强的意志、不懈的追求。居里夫人穷四年之力,从30吨铀矿渣中提取出0.1克镭,成为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爱因斯坦在给居里夫人近600字的悼词中,只用了30多个字谈到居里夫人的科学功绩,其它都用来赞扬她的品德力量。通过阅读,感知科学家多姿多彩的人格侧面、生活情趣。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儿时熟读唐宋诗词,虽然当时不全懂,但他说此后每十年都感受到一个新境界:“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以后,逐渐体会到‘高处不胜寒’和‘鸿飞那复计东西’等名句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真堪托死生’和‘犹恐相逢是梦中’是只有过来人才能真懂的诗句。”
通过阅读,还可以触摸到科学家的赤子报国情怀。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爱读同胞安徒生的童话,以安徒生的名言为座右铭:“丹麦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的家乡,这里就是我心中的世界开始的地方。”上世纪初,人口不到500万的丹麦几无物理学可言,但是玻尔谢绝了英国、德国、美国学术机构许诺的“一个与爱因斯坦相当的职位”及重金,执意留在丹麦创建了本国的物理研究所,最终形成了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学派,使丹麦成为当时世界物理学三大中心之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这是一个明智之举。自然科学的学习,从来不是科技知识进入某个容器的简单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说得好:“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个判断同样适用于自然科学。学生广泛涉猎自然科学类报刊和书籍,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开发学生智力,滋润年轻一代的精神世界。阅读的功效,借用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的话说就是,“每一个刹那,每一个偶然投来的字眼和流盼,每一个深邃的或者戏谑的思想,人类心灵的每一个细微的跳动,都是滋养年轻心灵的‘细沙’,可以‘熔成合金’,锻造出年轻一代健康强健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