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长芝 本报记者
春秋六载,全市统一战线工作结出硕果累累。
向各级党委及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3300多条,其中780余条被采纳落实;2003年起,统战信息工作跨入了全国先进行列;引进和新增项目439个,实际到位金额49亿元人民币。
八项制度拓宽参政议政渠道
2001年—2006年,全市统一战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发挥优势、服务大局、开拓创新、扎实推进,成果显著:健全工作机制,坚持协商会、通报会、联席会以及“直通车”等8项制度,进一步拓宽党外人士参政议政渠道,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与17个政府部门建立了对口联系,有138名特约“四员”被有关部门聘任,行使了民主监督权力;在党外人士政治和实职安排工作中,安排各级人大代表468余人、政协委员3776人,安排党外局(县)级以上领导干部173人,副市级领导干部7名;协助和指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完成了两次换届任务;举办各类培训班60余期,培训党外干部和党派骨干成员2700余人次。
投身经济建设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创新服务中心工作载体,通过开展“献一策、招一商、立一功”活动,统战系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6年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有关人民团体共撰写调研报告286篇,其中被批示和被有关部门采纳转化为市委、市政府决策的116篇;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3300多条,有780余条被采纳落实;开展科技开发、义诊扶贫、捐资助学等社会服务活动70余次,为农村捐建校舍,购买教学设备折合人民币1500余万元;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广大成员捐资350余万元。
在招商引资活动中,各单位及广大成员共为本地区引进和新增项目439个,合同金额107亿元人民币,实际到位金额49亿元人民币;有500余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积极投身到光彩事业和“三个一”活动中来,共开发扶贫项目137个,投资12.1亿元人民币,安置下岗职工5万余人,为社会公益事业投资和捐款2.5亿元人民币。同时,有12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被省政府命名为“光彩企业家”,有35人被市政府授予“优秀建设者”称号。
1685万元开展城乡对口帮扶促进和谐
全面落实党的宗教政策,统一战线维护民族团结、宗教稳定、社会和谐,取得显效:有效开展城乡对口帮扶工作,帮扶资金已达1685万元;有21名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到中央和省参加培训以及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有1100余名少数民族干部参加学习和培训;不断完善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会议制度和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建设,建立和培养了一支宗教教职人员骨干队伍;加大了解决宗教房产遗留问题的工作力度,使一批历史沉积的难点问题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同时,侨联、台联、海联会、留联会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港澳台及海外统战工作取得新成果,通过设立海外代表处等方式,与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华侨华人社团建立了友好关系,建立网络和对外联络体系。
统战信息工作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6年来,哈尔滨市加强工作指导,区、县(市)和基层统战工作登上新台阶。
———开展创建统战工作先进单位,争当优秀统战干部活动。召开工商联工作道外区和双城市现场会,总结推广了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典型经验等。
———统战理论宣传教育和信息工作实现新突破。在《哈尔滨日报》开辟统一战线专栏和编发《哈尔滨统一战线》刊物,建立海联会网站等,进一步扩大了统一战线的宣传和影响。自2003年起,统战信息工作跨入了全国先进行列;2004—2006年连续3年在副省级城市等62个直报点始终保持第一,即“三连冠”。连续4年被省委统战部授予统战信息工作特殊贡献奖。———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绝大多数区、县(市)统战部进入了各级文明单位行列,市委统战部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大力推动党委常委担任统战部长工作,在市委的高度重视下,市及7个区的统战部长由同级党委常委担任,强化了党委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提升了统战部门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