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布莱克斯堡4月18日电 (记者邱江波) 留给在美华人诸多思考,记者陆续采访了旅居美国的各界华人华侨,感受到他们的关心和关注。在马里兰州靠近华盛顿特区以及北弗吉尼亚的心理医生宋志颖博士接受本网记者电话采访,宋博士认为,目前在美亚裔家庭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比起当地其他族裔家庭更为突出,亚裔青少年在美国的心理健康问题迫在眉睫,已经到了需要极度重视解决的时候。
宋博士在诊疗和咨询的百忙之中应记者之约撰写了有关文章,全文如下。
《33条人命的血案,足以敲响亚裔心理健康的警钟吗?》
刚刚在离我家不远的邻州-维吉利亚理工学院发生,从昨天到今天,走到哪里,听到的都是弗吉尼亚校园枪击惨案的新闻,这一事件对很多朋友就像是第二个“911”事件,而我心里的感觉亦好像当初经历“911”时的严峻和沉重。
最刺激我的是亚裔二字。很多的联想同时涌起,比如可能会引起人们对亚裔的看法的改变,更加被歧视,会不会引起个人安全问题(由于受害者的家属的愤怒),等等。但从我作为一直在亚裔社区推关心理健康的专业心理人士来说,那种感觉好像是一直担心的事还是终于发生了般的悲哀和心痛。
虽然可以松一口气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孩子,但在西方人士眼中,我们都是同一种系,同样的黑头发,黄皮肤,经常被别人错认为韩国或日本人的脸,有着那么多相似的文化背景的生活理念,亚裔人之间情感上的亲近感,还是让我有着一种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制造了这一现代文明社会最大的悲剧的感觉。
当新闻,学校,家属,社会都在问为什麽的时候,我也在想着同样的问题。一位犯罪学家总结到,大学校园里的枪杀案多半跟情感家庭有关,还有学校里的业绩也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可见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的是心理因素。这个时候的年轻人,也是自我意识比较强,希望展示自己的独立意识和对生命的掌控力的时候。情感,家庭,学校的业绩都是这个年龄段的人经历最多非常在意也是最容易出现困难挫折的方面。如何应对好处理好这个时候出现的困惑和矛盾,决定了他们一生的命运走向和成功幸福的指数。
虽然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新闻里也还没有给出关于死者身份的更具体的信息,只知道好像跟女朋友有些争执可能被拒绝有一定的情感因素以外,别的可能性还不可而知。但我猜想一定还有更多的原因。一个比较常用的理由是压力太大。我喜欢用气球来比喻我们生活中的压力(包括所有的矛盾,困惑,失意,被拒绝,不如意,被误解,被侮辱,不被接受,不安全感,和所有的负面情绪,比如忧郁,焦虑,愤怒,仇恨,怨恨,惊恐,等)。每天这个压力气球都可能被填充进去一点这样那样的压力,里面的压强就每天都在升高,这个气球当然也是每天在膨胀。而任何一种极度的情绪反应也可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将气球充涨到极点。从新闻里的消息得知,这个年轻人要想买到一支枪,审核批准也要30天的时间,也就是说,他在30天以前就已经有了原因和动机。而昨天发生的惨案,则是这个年轻人生活中的压力气球爆炸的时刻。而爆炸前,什么事情发生了?是什么在一点一点地填充着那个年轻人的压力气球?
一般来说,人有一些最基本的需求,如安全感,自我的价值与意义。一个人需要感觉到这些需求的存在,才能感到生存的意义。而大学校园里的20岁左右的年轻人,安全感和对自我价值的界定,多来自情感上的接受,家庭的支持,学校里的业绩肯定。而当这些方面都可能受到挫择的时候,靠得是他们的成长经历里学来的应对技能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取决于对安全感的重新衡量,对个人价值的重新评估和对人生意义的重新定位,适当及时地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压力(困境,难题),是人的心理素质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很遗憾这些心理素质方面,我们亚裔的孩子和年轻人都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而这些薄弱环节的形成又不全是他们的错。他们成长的文化环境,他们的家庭观念,他们的父母的家教方式等成为他们的观念思维空间的主要板块。
这些年从事亚裔心理健康的推广工作给了我一个非常明显的认知,亚裔人群对心理健康的理念到了何等落后何等无知的地步。宁愿天天生活在眼泪苦水中,焦虑不安中,愤怒失望中,也是自己扛着,而不似一个喷嚏就会赶到家庭医生那拿药的那般踊跃的寻求帮助。各种对看心理医生的歧视和误解,将表白生活遇到难题,表达情感困惑作为一种懦弱的表现,尤其是对男性的要求甚之。我们的文化压制了个人在生活中出现困惑寻求帮助的途径,也就是,他们的压力气球的出口是堵死的。而正是这样的年轻人,在他们的压力无处可释放的时候,他们向他们的压力气球中填充更多压力的频率和速度却没有放慢的机会,因为他们成长了,走进社会了,开始独立思考了,要自己负责任了,问题也就可能更多了。
这位年轻人被描述为loner,没有朋友,课堂里已显示出愤恨暴力的倾向。成长在一个移民的家庭,8岁来到美国,父母经营洗衣店,姐姐送进普林斯顿(著名大学),他进了维吉利亚理工学院(一所非常好的理工大学)。他们的父母也曾何等的骄傲。
然而,对于一个移民的后代,当他随着父母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开始了他小小的留洋史的时候,没有人注意到他所承受的压力,因为他们的父母正在为全家老小的基本生存奔波,没有时间给他更多的关怀和呵护,安全感开始动摇;陌生国度处处陌生,沦为少数民族时时都可能受到歧视,没有人会注意到他的悲愤,他的无奈,安全感更加受挫;父母过于严厉的家教,可能让他拿到了无数个A,却没有留给他抒发情绪的空间,也没有送给他通过沟通解决问题的工具;他的兴趣,他的梦想可能没有人尊重,自我价值没有得到肯定;情感上被拒绝让自尊更加受到挑战;没有足够的自信保护自己,自我价值的贬值,生存的意义也就变得模糊与渺茫。而在父母家庭亲戚朋友亚裔社区里的高期盼值和攀比心的监视下,留给孩子的是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信念,最后当然是不成功,便成仁了。可能在这位Cho学生看来,他的行为可能为他带来某种快感,找回某种心理平衡,情感终于可以痛快地发泄,自己终于干了件大事,但代价的惨重也是无与伦比的。
一位犯罪学的教授指出,其实没有更多的事情别人能做什么,他的写作课老师从作业里看出了他暴力的苗头他可能在指责是别人导致他做的,是因为他不可能看到他自己的责任,是因为他从没学过如何看到他的责任,相反他看到的是那麽多的不公平,社会的不公平不说,家里的父母好像也不能公平地看到他的情感需求和无助,在他最无助的时候帮助他看到生活的希望!从他买枪到行凶,有整整五个星期35天的时间,经过周密的计划,他得逞了。35天的时间可以说很长,每一天都有无数个机会可能阻止惨案的发生,但没有人真正意识到他的无助,他的悲哀,他的失望,给他足够的关怀温暖他的心而校正他偏离的思维阻止他,因为他的家庭,他的社区还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忧郁症,不知道如何鉴别自杀征兆,也不清楚它的后果的严重性,当然也不可能关注到这颗迷失的心。。。33条人命的血案,足以敲响亚裔心理健康的警钟吗?(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