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不和外人说话,只用纸条和父母交流,自闭少年小虎的故事牵动了众多市民的心。如今小虎入院接受治疗,打进电话的读者更多了。小虎的病能否痊愈?现在孩子怎样了?4月17日,带着市民们的关心,记者到病房看望了小虎。
| |
刚入院话特别多
但都是在和医生对峙
;小虎入院已经几天了,和当初小虎披头散发对着父亲怒吼、反抗众人的情况相比,昨日的小虎显得“温和”了许多。上午11时30分,打着点滴的小虎正和父母一起吃着简单的饭菜,桌子上还堆满了汉堡、酸奶等零食,安静的病房里能听到小虎的呼吸声。小虎已经换了一件干净的衣服,只是一头的长发还在。“孩子好多了,就是睡觉太多。”小虎的母亲将记者拉到病房外,小声说着小虎这几天的情况。她说,14日到医院后,小虎的情绪特别激动,医院不得已用上了束缚带。“他前两天说的话特别多,但都是和医生的对峙,和我们还是不说话。”闪过一丝笑容后,小虎的母亲又皱起了眉头,小虎和医生对话都是说为什么要带他到医院、为什么要强制他等等。
现在看完游戏书
他在睡梦中也微笑着
每天,小虎都会被注射两支可以让情绪稳定的肌肉针,小虎的性情越来越温和,瞌睡也越来越多。如今,小虎每天睡醒后都会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医院的花园转转。“我用我的发卡将他的头发扎起来。”16日小虎受了风开始发烧,昨日,病情基本得到控制。不洗脸、不刷牙,小虎的卫生情况已经有近半年时间没有认真打理,在入院治疗后,父母每天都会给他打来洗脚水,仔仔细细地一边洗脚、一边按摩。而小虎“飘逸”的长发却始终不愿让人碰,也没有洗过。在小虎的床头放着两本新买的游戏书,这两本游戏书给小虎带来了快乐,也给他的父母带来了笑容。小虎的父母说,入院两天后,离开了电脑无事可干的小虎显得有些焦躁,在病房来回走动,要来笔和纸,他给父母写下了购买两本游戏书的要求。小虎的父亲赶紧买了两本最新的游戏书带到医院。“当时他一把抢过游戏书,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还开心地笑了。看了一会儿,他拿着书酣然入梦,睡梦中脸上还挂着笑容。”看到小虎笑了,小虎的父母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4月17中午12时许,一阵暴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小虎突然睁开双眼,要去楼下转转。在父母的陪同下,走了不多久,感到疲惫的他又回到病房睡着了。“孩子现在一顿能吃一个汉堡、一只鸡腿,虽然不吃蔬菜和水果,但喝鲜榨的果汁。”看到孩子越来越“平易近人”,小虎父母也是信心倍增,“小虎肯定能回到从前,走向社会”。
专家讲座 让孩子走出“小屋”
小虎的故事并非个案。最近,本报接到了很多家长的电话,在诉说“难言之隐”的同时,也在询问如何能让自己的孩子走出“小屋”。为了防范更多的孩子出现这样的心理问题,本报邀请了交大一附院精神心理卫生中心主任高成阁和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教授陈青萍两位老师,做一场主题为“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讲座,希望和小虎的父母有同样困惑的家长可以从中受益,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讲座时间:4月21日 上午9时整讲座地点:西安交大一附院东一楼八楼多功能厅报名电话:029-88429391(由于场地有限,报名前200名可进入会场听课)主讲人简介:陈青萍 女,52岁,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教授、陕西省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理事长。高成阁 女,48岁,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心理)卫生中心主任,临床药物研究基地(精神专业)主任。在各种精神病、抑郁症、神经症、睡眠障碍、儿童行为障碍的诊治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张颖俊 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