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店里来了位顾客,邹春兰亲自接待
本报记者 苗波 摄
冠军、搓澡工、洗衣店老板,对邹春兰而言,这三个关键词可以浓缩她一生的辛酸:从扬名全国的举重冠军,“落魄”为大众澡堂的搓澡工,到如今的“再就业”明星,这位37岁的吉林大姐尝尽了光辉与低谷间的落差。昨日,邹春兰将自己的创业经历和挫折与西安的下岗妇女分享。
现场开讲 赢得赞赏
昨日上午10时许,前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来到西安,在土门附近一家洗衣店现场为下岗妇女传授“再就业”的经营之道。
邹春兰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来客心里舒服,“这个老板娘够细心,会做生意!”不知情的市民陈先生称赞,闻知这是全国冠军,很是感叹:“冠军咋会去做洗衣店呢?”“我还做过搓澡工呢!只要靠双手,拿金牌和搓背都对得住自个儿!”邹春兰没有一丝难堪。
创业遭挫 请教行家
提到邹春兰,不得不将她的冠军头衔与搓澡工关联起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是连续三年的全国举重冠军,并破过一次世界纪录,当年在吉林省第一体工队的邹春兰风光一时。但1993年退役后,她的境况一落千丈。2000年离开体工队,虽然得到了一次性8万元的伤病补偿,但由于没文化,不善谋生,她在社会上举步维艰,最后不得不在长春一家大众浴池靠搓澡谋生,月收入不足400元。
2006年3月,邹春兰的境况被媒体关注后,在全国妇联公益项目的扶持下,9月初,邹春兰在长春一家小区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洗衣店。半年来的经营历练,已让她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熟手”。
“记得第一天开张,为了回报社会,全部免费洗衣,当天收了200多件衣服后都蒙了,咋洗啊!手忙脚乱了一天一夜,硬着头皮还是忙完了,有的洗涤方法都弄错了。”起初的问题还有技术知识的欠缺,如何给皮衣上色处理、衣服熨坏了该怎么办,“虽然开业前经过简短培训,但不懂的东西还是很多,我的电话本上记满了其他洗衣店的电话,一有麻烦事,赶紧请教行家,一些好心店主亲自上门给我教,一来二去自己都学明白了。”
赢得客户 得靠态度
有了名人“光环”,相比大部分默默无闻的下岗职工,生意自然不用愁。这样的话听了不少,邹春兰却并不认同。她觉得,最终留住回头客,还得靠经营态度。
“一次,我把客户西服袖子的肘关节处熨了个洞,赔礼道歉后,对方没有为难我,但我心里还是很不好受,主动提出可以剪两块皮子给两个袖子都补上,同时还免费帮他洗了两件衣服,顾客对我的态度很满意,最终成了老主顾。”
每天早上6时半准时开门晚9时闭门,除逢年过节,邹春兰一年几乎无休,她认为,搞好经营首先靠的是勤快,其次就是热情和耐心,“打着冠军牌子出门揽生意,这我可干不了!只要有人上门,就算不洗衣服,专想和我唠唠磕咱也乐意。”即便如此,半年时间,她的店不知不觉已经发展了140多位会员,依她的话,对待每一个上门的人,只要用“心”自然能赢得口碑。
满足生活 鼓励下岗工
现在,邹春兰招有三个工人,都是下岗女工,丈夫周少成也为她打工。“店里皮革清洗修复的活儿,全靠我老头一人单挑。”坐上老板位子的她,不用像起初那样接活儿、洗衣都事必躬亲,但每天还会亲自严格把关员工洗的每一件衣服。“每个月两三千元的收入虽不算富足,但比起干搓澡时的生活已经好很多了,至少想吃肉的时候能买得起了。”邹春兰说得很实在。
本月16号,她亲去北京探望了“为生计欲卖金牌”的前全国长跑冠军艾冬梅,除了送去1000元资助,最重要的目的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劝其不能为了生存卖掉“辉煌”,应该振作起来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邹春兰不断鼓励在场的姐妹,多学习技能,不要怨天尤人而该自食其力,坚强起来勇敢地迈出创业第一步。“就像体育精神一样,敢拼才会赢!”本报记者 陈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