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工业基地而著称的齐齐哈尔市如今又有了新看点,在“生态市、园林城”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的引领下,这座城市愈发变得清丽可人、舒适雅致。
齐齐哈尔的历史上有着“风刮卜奎”之说。风沙大、灰尘重,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度感觉“灰头土脸”。
从2001年开始,齐齐哈尔加大了绿化步伐,实施“城市森林化、植物群落化、树种乡土化、园林人性化、景观生态化”,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0.4%,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7.41平方米。每年,植树30万株,栽花、种植绿篱100万平方米几乎是雷打不动的底线。政府投入由过去的几百万元增加到了数千万元。全市已累计完成造林22.19万亩,义务植树872万株,重点完成环城治沙防护林工程41.69公里。
齐齐哈尔有180天左右的采暖期,冬季由锅炉房产生的粉尘和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元凶。而在去年,齐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超过320天,其中二氧化硫排放年日均值在全国509个城市中排名第四位,仅位于海口等自然资源较好的少数城市之后。
空气清新是该市生态环境好转最直接的见证。按照建设生态市、园林城的构想,在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2003年7月引进的华电热电联产项目重在解决齐市这一高寒地区多年没有形成集中供热的难题。热电联产项目的两大优势即为环保和节能,计划于今年8月投产的一期工程将使现在的锅炉热效率提高三倍,同时可替代北市区现有分散供热锅炉房的一半,预计可实现全年节煤47万吨,减少烟气排放1.6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9480吨。
目前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6.1%,嫩江水质也较为稳定。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建成生产,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总投资9.85亿元的防治嫩江流域污染治理项目已经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心城区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和城区管网改造工程、富区污水处理工程、讷河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将在“十一五”期间陆续开工建设和投产。
建设生态市、园林城和齐齐哈尔经济最直接的结合点是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绿色经济呈现强劲发展态势。齐齐哈尔通过举办绿博会和农博会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绿化食品之都。
齐齐哈尔市劳动湖景区。本报记者 郭俊峰 摄(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