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者众让走漓江“升温”,正式填表报名者已超250人,电话咨询者逾千
“带着一种深深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报名参加”,这是很多志愿者的心声
志愿者认为,漓江不仅是中国河流美的象征,更是历史文化名河,其“文化之美”甚至更重于风光
志愿者建议“走漓江”活动的启动仪式设在甑皮岩
本报记者罗凯“让我们走漓江去!”这些天来,“走漓江”成了桂林人念叨得最多的话题。
带着热爱走漓江
250多位正式报名的市民,年龄、身份各不相同,从20多岁到60多岁,从公务员、教师、医生、公司职员到自由职业者,热情可嘉,而他们对漓江的热爱更值得赞许。已经报名的广西儒学学会副秘书长、桂林孔子学院常务副院长肖先华,对漓江饱含深情。他曾多次徒步考察黄河及黄河支流,也有过徒步漓江的经历,这一次报名,他想深入“自然山水风光现场、历史文化现场、民俗文化现场”,实证考察、收集漓江的第一手资料。从1987年参与漓江补水工程项目算起,市水利局副总工程师、技术科科长阳幼生已经和漓江整整打了20年交道,这一次他也报了名,他想完成一个心愿。因为,长久以来,虽然他走过、考察过无数次漓江,但都是局部的和水利勘查性的,他一直想全程走一趟漓江,全面了解漓江的历史变迁、古今沧桑,全面认识漓江那美丽外表下的深刻内涵。今年60岁的廖先生,虽然已经超过了志愿者年龄在20至50周岁之间的条件限制,但仍热心报名。他说,自己是正宗老桂林人,自己也用相机及摄像机拍了不少漓江的照片及录像带,还制成了光碟。“走漓江”活动甚至吸引了外地朋友的关注。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宋小姐和谢女士通过网络在18日报了名。目前供职于福建省莆田市公安局的蓝先生,也想“走漓江”,他希望漓江“能像想象中那么清、那么干净”。
带着责任走漓江
“我是带着一种深深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报名参加‘走漓江活动的。”阳幼生告诉记者。实际上,这也是很多报名者的心声。阳幼生参与了桂林市防洪和漓江补水工程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他认为,漓江现在最需要的是“头上绿波荡漾,身上完美整洁,脚下平静安详”。他解释:头上就是指漓江的上游地区,森林植被密布,水库规模适度,人与自然和谐,成为桂林生态环境的绿色海洋、桂林水资源配置的调节水塔;身上就是指漓江干流河段,既能提供人民安居乐业场所,又能永保漓江身段完整、美丽、整齐、干净;脚下就是指漓江没有洪水咆哮、没有水量短缺,青山依旧在,风光永远好,漓江平静安详,资源永续利用。肖先华于2005年在全球华人中发起“万人回故乡”文化寻根活动,这一活动目前还在进行,对于他而言,“走漓江”将是自己寻根之旅的重要一环。采访时,他骄傲地说,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珠江及其美丽的支流--漓江,也是我们的母亲河,漓江边的桂林甑皮岩人就是岭南人的祖先,漓江不仅是中国河流美的象征,更是历史文化名河,其“文化之美”甚至更重于风光。快乐地保护漓江不少报名者为“走漓江”活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既有浪漫的,也有科学的,更重要的是,这都是热心的建议。上文提到的廖先生建议,可以组织一支身体健康的老年队伍,让更多的老年朋友感受一下徒步漓江的乐趣。阳朔县杨堤乡政府的石先生建议,可以分段分片招募漓江本地志愿者参与进来。桂林甲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周小姐建议,这次活动可以提倡快乐地保护生态环境。认真严谨的阳幼生列出了水源林区和流域植被考察、漓江沿岸民俗民居考察等11个具体专题。他提出了自己的专业建议,将“走漓江”活动与分专题考察同步进行,并事先将各专题需要考察的内容做好表格。肖先华建议将“走漓江”活动的启动仪式设在甑皮岩,因为这块遗址证明了从远古到今天,桂林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怎样保护、开发、利用好漓江自然资源,怎样维护漓江健康生命,怎样更好地研究漓江流域历史文化,报名者都希望通过参与“走漓江”活动,自己能为漓江做得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