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记者 章杰)作为第7届“江宁之春”群众文化节的重头戏,本报和江宁区共同举办的首届“建设和谐江宁”新市民卡拉OK大赛昨天在江宁区文化艺术中心小剧场内举行。80名来自江宁区各镇、街道的民工选手经过一天比拼,最终决出20人入围今天举行的决赛。
本次大赛有“三多”“琴曲悠扬笛声翠,晚风吹送天河的星啊,汇入毡房闪银辉,草原夜色美,九天明月总相随……”昨天上午8点半,由江宁科学园选送的徐文静以一曲《草原夜色美》拉开了比赛大幕,低沉而优美的嗓音让她赢得不少掌声。之后,几十名民工选手轮番登场,有的自信十足,情绪饱满;有的却因为紧张而唱错词、忘词;有的虽然唱得一般,但在舞台上大胆起舞,同样博得阵阵掌声;也有的因为唱功了得,令台下观众一再要求多唱几首。
“我发现今天的卡拉OK比赛有‘三多’!”组织这次比赛的江宁区文化馆副馆长朱应宝总结道,“比赛时唱通俗歌的比较多,男选手比较多,唱抒情的、思念家乡的歌曲比较多。”
老王小王凑钱K歌水电工王俊华上午还在工地上班,下午就赶到了比赛现场。他参赛的曲目是《离家的孩子》:“离家的孩子,夜里又难眠,想起远方的爹娘,泪流满面……”年近50的王俊华来自通州,“南京好啊,起码这边的待遇比在老家好得多。”“老王一个月工资有2000多呢!”一边的年轻电焊工王吉林插了一句,他演唱的是郑智化的《水手》,为了发挥得更好,小王前晚还和老王凑钱去KTV练歌。老王说,他和小王商量好了,不管能不能进入决赛,晚上他们还要去KTV唱歌,“算是庆祝一下我们登台表演了,如果能够进入决赛,还能再练一把!”江宁文化馆将成艺术团培训基地
“我去过很多区县搞的群文节,江宁能为民工举办卡拉OK大赛,非常了不起。”此次大赛的评委、南京市文化馆副馆长陈学勤对记者说。听说此次大赛的获奖者将入选南京民工艺术团,今后不定期到工地上演出,他十分赞赏,“有什么需要我们文化馆帮助的,我们一定支持!”江宁区文化局局长钱德年也表示,今后江宁区文化馆可以作为南京民工艺术团的培训基地,“我们要把江宁的这次群文活动延续下去,令其成为一项持久的社会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