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定期为婆婆染发。
林桂英嫁入陈阿姨家8年了,婆媳感情好得像母女一样。婆媳俩出门买菜,朋友都问陈阿姨:“带女儿来逛街啦?”她笑笑纠正:“是大儿媳。”在陈阿姨的眼里,大媳妇比女儿还亲。二女儿有些吃醋,不过她很同意妈妈的说法。她说,连她这个做女儿的要给妈妈买双鞋,都得向大嫂打听妈妈的鞋码。
肢体语言拉近婆媳距离
陈阿姨是泉州南安人,小林是三明沙县人。刚开始时,陈阿姨不会说普通话,小林也不大会听闽南话。
她们的交流,除了靠公公的中间传话,更多的是靠肢体语言来交流。平时,有一手好厨艺的小林爱做些包子什么的,婆婆就在一旁打下手。一次小林做好了包子,要把包子放在蒸笼上蒸,找不着蒸笼,跟婆婆比划了半天,婆婆也没弄懂。情急之下,小林抓着电饭煲里的隔层冲到婆婆面前,把包子放在上面比划,婆婆恍然大悟,两人都笑起来。现在,小林的闽南话说得可溜了,跟地道闽南人口音差不离。
媳妇一到家就有热汤喝
在林桂英的眼里,婆婆对她的好都让她感动得不行。刚结婚时,丈夫常在外地,小林和公婆住在一起。为了不让小林寂寞,每天晚上婆婆都定时和小林聊天,公公在一旁当翻译。这个习惯一直维持到现在,只要大家有空,都要在睡前聊一聊。去年年底,她和丈夫双双住院,婆婆每天来送饭,总是先把好吃的留给她,把媳妇喂饱了,才匆匆赶去喂儿子。送来的饭,是特地咨询医生配好菜的,饭菜的温度也都是算准了的,送到医院刚好能入口。陈阿姨胃一直不好,她坚持要等到媳妇下班到家了才肯吃饭。小林一到家,陈阿姨就端上热汤,让小林先解解馋,暖暖肚子,然后才去炒菜,让媳妇吃上热饭热菜。小林是家里的老幺,身体一直不大好。为了给媳妇调身子,每天只有两三个人的饭菜,也总是弄得很丰盛。菜量不大,但菜色很多,摆了一桌子,陈阿姨说,要让媳妇多吸收点营养。每回晚上炖点补品,陈阿姨也坚持要亲手端到小林手里,看她喝完了,才高兴。
媳妇记着全家20多人生日
小林与公婆住在一起,担心老人家寂寞,她把家里大小二十几口人的生日都记得清清楚楚。每到一个人生日时,她就把大家都召集回家热闹一下。陈阿姨最喜欢吃小林做的春卷,皮薄馅多,小林还特别在馅里加了婆婆爱吃的海蛎。小林说,海蛎单吃量多了,对老人家不好,夹到春卷里,既可以让婆婆过过瘾,又可以加上其他的蔬菜保证营养,一举两得。媳妇是婆婆的“美容师”陈阿姨的全身都是小林“武装”的,从袜子、内衣裤到外套,婆婆被媳妇打扮得光鲜亮丽。每到季节更换时,小林就要提前为婆婆准备好新的袜子、衣物。婆婆的喜好她也摸得熟透。小林嫁过来没多久,看见婆婆白头发多了,建议婆婆去染发。为免婆婆上理发店里染发时,染发师傅用力过大梳破头皮,有毒的染发膏会对头皮有损害,小林买来染发膏定期给婆婆染发。每次染发,都注意保留染发膏与发根的距离,避免伤害发根。说到这里,在旁边坐了许久的二女婿大叫:“妈,我还以为你一直保养得很好,一根白头发都没有。原来是大嫂做了后勤包装啊。”旁边的人听了大笑。记者刘蓉图/刘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