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韩勋
柞水溶洞冷了热了,山上游客多了少了,都逃不脱张志文的一双眼。实际上他的眼睛迎来每天第一拨游客,送走最后一拨游客,成千上万,他在打每一位游客的主意。同样打游客主意的,还有他身边的一匹枣红马。
| |
16日上午10点多,记者在溶洞前下了车,第一个见到的就是张志文和他的马。中午12点,参观溶洞出来,第一眼见到的,还是枣红马和他的主人。一问,将近两个小时,一单生意也没有做成,两双眼睛却是一刻也没有歇下。
38岁的张志文是柞水县石瓮镇石瓮村人,祖祖辈辈与溶洞为邻。近两年发生的两件事情打乱了平静的生活。一是国家封山育林,他家的土地全部被封在了山上。当然按照政策,国家每年有一定的补助,但是光指望补助恐不是长久之计。二是终南山隧道开通了,取便道而来的西安游客倍增,所有村民都想为游客服一点儿务,从游客身上挣一点儿钱。于是,经过审慎考虑,张志文去年专程到宝鸡,花4000元买下了这匹枣红马。
从此他从一个农民变成了旅游从业者,拉着枣红马上岗了。每天的工作,是在天洞、佛爷洞下守候,察言观色,捕捉每一位游客的眼神和动作,捕捉到信号便上前搭话,询问有无骑马到另一个溶洞的意思。距离七八百米,收费10元。
“今天可能没有生意了?”记者问。“可能,一过中午游客就少了。”张志文神闲气定,不焦不躁。据他介绍,隧道开通之后,节日、双休日来溶洞参观的游客最多,每天动辄上万。“你看,”他指着上溶洞的台阶说,“人多的时候,眼睛根本看不到路,黑压压都是人腿和人头。”那当口,枣红马生意最好,最高纪录是一天挣了200多元。买马的4000元投资已经收回。张志文说,跟旅游团来的人,步点一致,他不做这些人的生意。他的眼睛瞅的是开小车来的游客,瞅的是同家长一起来的小孩子。骑了马,孩子高兴,家长高兴。骑马代步,张志文和枣红马算是为景区弥补了一个空白。
但是整个景区里只有两匹载客的马,另一位马主人在离张志文不远的地方张望四周。开通隧道之后,村里人摩拳擦掌,都想着大干一回。于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的分工开始细化,有开农家乐的,卖小商品矿泉水的,有在景区打零工的,各家有各家的小天地。隧道通了,西安离柞水近了,石瓮村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张志文满足,认为自己赶上了趟,抓住了机遇。恐怕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他和他的马将每天守望溶洞,记下景区、村里、社会的每一个细小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