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两市“挥发”6870亿
早报记者 孙立云
如“2·27”般的恐慌性杀跌行情再次上演。受宏观调控预期压力及市场技术性修正等负面因素影响,昨日再次放量普跌,两市创下2959.9亿元的天量。
昨日的大跌让人再次联想到“2·27”的大跌,恐慌性抛盘蜂拥而出。沪指盘中最大跌幅达到254点,跌幅接近7%,深成指最大跌幅达近800点,尾盘在一些抄底资金的介入下有所反弹。收盘沪指跌163.38点,跌幅4.52%,收于3449.02点;深成指跌544.39点,跌幅5.23%,收于9857.23点。两市成交再放天量,沪市成交1895.5亿,深市也达到了1064.4亿元的天量。根据沪深两市数据统计显示,昨日两市总市值在一天内缩水6780亿元。
技术调整是最大原因
昨日接受采访的几位分析师都直言:“前面涨得太多、涨得太快了,此次大跌可以说完全是在预期之内”。
大盘在3月18日加息落定后,一步不回头地连涨近700点,其中几乎没有一次像样的调整,而且点位越高,场外蜂拥入市的资金就越多,用“疯狂”二字形容并不为过。
股市资产的过快上涨尤其是部分个股脱离基本面的爆炒加大了过度的投机,市场过于疯狂,无论从基金申购还是新开户数,直线飙升,连创新高。散户大量涌入加剧了市场的风险,羊群效应和助涨杀跌是散户最大的特点。
业内人士认为,在资金推动型的行情阶段中,股价适当偏离价值是正常的波动,但严重偏离或过度投机就是典型的泡沫,昨日的暴跌行情正是对近期市场局部不理性行为的一种反击。
畏惧宏调加息
大部分市场人士都认同,此次暴跌的主要导火索是即将公布的一季度宏观数据。事实上,昨日公布的一季度GDP增长超过11.1%,而3月份的CPI增速为3.3%,的确达到了警戒线。一般来说,宏观经济偏热会导致央行采取进一步的紧缩政策,如上调准备金率或加息。不过前面几次低开高走的走势都已证明,上调准备金率或加息都不妨碍牛市的脚步。
但此次不同的正是数据发布推迟的影响。前晚国家统计局网站挂出了今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推迟的公告,由常态的上午10时,推迟至下午3点,而下午3点正是股市休市的时间,因此这一消息被大多数人士解读为“担心过热数据烫伤股市”。
这一推迟公告的发布正是让不少人士闻到些“此地无银”的味道,让市场怀疑事态的严重性,从而产生了过度反应。
监管层加强监管
在大盘连续上涨的过程中,监管层态度也在发生变化。昨日,来自基金业内的消息称,近日证监会将发布“告投资者书”,目的正是为了提示股市风险。
此外,监管层也频频打出监管重拳。上证所昨日公告称,上证所锁定了指定在东方证券上海宝庆路营业部的某个人账户,关注到其在近期多只涨停股票中反复进行大笔交易,严重影响股价,上证所对该账户断然采取了限制交易的措施。
同时,监管层出手调查老鼠仓,严查内幕交易。甚至有消息称,4月13日、4月17日两天盘中出现莫名其妙的大跌,都有可能是老鼠仓出货的结果。
业内人士表示,管理层不断加强的市场监管,包括对老鼠仓的查处以及对杭萧钢构和ST长控的立案调查,对不少参与市场的资金和市场心理有较大影响。
美元走软全球股市下跌
上海证券分析师俞佐杰认为,与“2·27”大跌类似的是,此次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全球股市纷纷大跌的因素仍然是全球经济因素。
俞佐杰表示,美国发布3月数据使得经济趋缓的预期重新加强,同时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通胀压力明显增大,使得前日英镑兑美元创下了25年以来的新高2.01大关,美元的整体走软开始蔓延,欧元兑美元也接近1.36,逼近历史最高。美元走软使得隔夜欧洲股市下跌,从而带动了昨日较早开盘的日本股市大跌、日元汇率大涨,从而直接带动了整个亚洲股市的大跌,全球性的股市下跌在昨日再次上演。
◇后市研判
急跌慢涨,这就是牛市
早报记者 孙立云
当大跌再次来临的时候,市场反而有了做多的信心。昨日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大跌并不意味着此轮行情的结束,不过短期内因等待宏调政策的明朗,股市还将出现震荡。
短期仍将震荡
德邦证券分析师古敬东认为,周末往往是政策发布的时期,今日市场应该仍保持谨慎。
“不过,由于昨日出现急跌,再大跌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今日可能震荡盘整”。古敬东称,只有待周末消息明确后,没有什么大的利空政策后,下周一大盘就会走出恢复性的上涨。
急跌在预期中
万国测评叶柒平认为,昨日的急跌与“2·27”行情非常相似,这个特征反而体现了目前牛市的特征,即急跌慢涨。“从2005年12月7日牛市启动以来一直都是急跌慢涨特征,因此目前牛市特征不改。目前至少我们不能说大盘见顶,或者说行情结束。”
华泰证券也表示,昨日的成交金额创下新高,说明在暴跌下有大量资金在抄底,并且20日均线给予了强力的支撑,所以出现一个良好的吸纳机会,后市大盘仍会缓步攀升。
不过齐鲁证券顾国荣认为,由于季报行情接近尾声,对于业绩预期的挖掘也可以说越来越少,此次大跌后大盘反弹的幅度不能与“2·27”后的行情相比。
市场焦点
是谁砸出了2959亿天量?
早报记者 孙立云
当投资者们还在兴高采烈地讨论3600点时代后将会是什么样子时,昨日的大盘走势却着实给了投资者们一记当头棒喝,盘面出现泥沙俱下的局面,成交量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959.9亿元。
深成指数更是暴跌500点,不少个股的下跌明显是受到了恐慌心理的影响,昨日的大盘不禁让投资者联想到“2·27”那天。从技术走势上看来的确比较相像,那时正处在3000点的敏感位置,而这时也正处于3600点的关口位。
散户“羊群效应”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暴跌的本质原因是市场的资金性质出现了重大变化。与去年基金等机构主导市场的资金结构不同,新进场或空翻多的散户中户大户以及社会游资近期成为推动行情的重要力量。市场的成本在逐级提高,但支付这个成本的主要是“群众”的力量。
而在股市的历史上,当“群众”成为主导力量的时候,多是在顶部而非底部。新涌入的资金中有不少极不稳定,一有风吹草动,非常容易形成“羊群效应”,助涨助跌就是它们能起到的最大作用。而且,近期大盘连涨700点,相当部分股票上涨幅度巨大,积累了无数的获利盘。有市场人士昨日就透露,前晚有不少投资者认为,昨日公布的宏观数据不容乐观,否则延时公布,因此早就做好了第二天减仓的准备。
机构出货
德邦证券分析师古敬东分析认为,基金一季报显示,基金在一季度进行了不小幅度的减仓,而且很有可能是在“2·27”大跌当日卖掉的。
“前期基金已经获利很大,因此基金在昨日放量下跌时出货套现是很有可能的,获利的同时又把市场成本降低,到时候可以再捡便宜货回来。”古敬东称。
天相投顾董事长林义相昨日也表示,宏观经济数据给了机构出货、股市大跌的一个由头。他认为,机构投资人对于估值具有清醒的认识,他们知道现在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是40倍、45倍,这样的估值相较一两年前已经很贵。
“然而,机构面临两难,一方面觉得股市已经很贵,但另一方面害怕踏空不得不在股市里呆着。”林义相表示,“不过他们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已经获利丰厚,因此跌停出货也不在乎,杀跌出手很重,因此出现了股市的急跌。”
股市大跌背后的声音
早报记者 陈其珏
牛气冲天的中国股市终于“跳水”了。昨天,上证指数暴跌163点,近7000亿市值“灰飞烟灭”,无数新入市的股民被套牢其中。在这场股市“惨剧”的背后,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谢国忠:股市增速过快危及经济金融安全
第一位出来“唱衰”的名人是前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近日,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对股市的增速过快表示了担忧。他认为,中国股市目前的表现无论是从增幅还是整体价格来看,都太高、增长太快,而“国家绝对不会容许这样的状况肆意发展下去,否则,会危及经济金融安全”。
当被问及政府会采取何种手段控制资产价格涨幅过快时,谢国忠表示,会采取综合措施,如央行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他建议,国家应限制国有企业炒股,严格限制银行向券商贷款,企业发行的债券融资也不得进行股票买卖交易等。
吴敬琏:全民炒股是不正常的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也公开表示,“全民炒股是不正常的。股市风险自担,而且风险比较大。”
而三天前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社论指出,这种群体性疯狂给股市的运行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隐患。社论引述社科院专家尹中立表示,“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当市场出现群体性亢奋时,表明股价已经处于危险的边缘。”
事实上,上述“唱衰论”并不是这次牛市以来第一次登台。从今年1月中旬起,谢国忠、吴敬琏、成思危、周小川等先后言及的“A股泡沫论”就一度占领舆论中心。期间,摩根士丹利、汇丰、德意志银行等多家外资投行也相继发布研究报告,提示A股“千钧一发”的泡沫风险。
王吉舟:技术回调证明股市越来越健康
尽管如此,也有专家认为上述言论有“危言耸听”之嫌。市场人士王吉舟昨天向上海东方早报记者表示,中国股市远未到崩溃的边缘,市场大可不必对谢国忠等人的话太过紧张。
“谢国忠是个天然‘反市场派’,无论对股市、楼市还是国际油价都提出过‘泡沫论’、‘崩盘论’。但目前来看,都未得到验证。”王吉舟说。
在他看来,中国股市最近的几次大跌都是在没有任何政策干扰下发生的,这种纯技术性的回调证明中国股市越来越健康,也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而从资金面看,中国股市的供需关系并未发生质的改变,仍然有大量资金涌入股市。再从国外经验看,发达国家也大多是泡沫与繁荣并存。
“因此,对大跌股民完全不用过分担心。这轮牛市就像一列高速运行的火车,只会慢慢放缓运行速度,而不会戛然而止。最快今天,最慢下周,股指必然会重新涨回来。”王吉舟最后说。东方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