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正在改造中的奥体中心体育场。
本报记者 李石营 摄
为第11届北京亚运会而量身订做的主赛场——奥体中心体育场因其先进的设施和技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度是国内众场馆中的佼佼者。然而,随着岁月的变迁,人们不禁会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为适应2008年北京奥运会现代五项的马术和跑步比赛,奥体中心体育场旧貌已换新颜。
体育场由原来的2万平方米扩为3.7万平方米,在原先的基础上加了一层2级看台,容纳观众数量由原先的8000人扩容为4万人。
看台角度设计为36度,在保证安全、舒适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全场观众清晰观赛的需求。人性化的设计往往体现在细节。体育场的东西立面采用梭形的遮阳百叶,有遮荫节能的作用。另外,巨大的钢景棚(也就是遮阳板)透光率极高,其设计角度也十分讲究。“即使下午4时,也不会因为太阳高度角而造成阴影干扰比赛。夜晚,各个角度的人工光源都不会影响到电视转播。”总工程师冯华彬自信地说。
当然,体育场内的任何一个改造,都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资源。这就意味着,在拆除部分结构过程中,不能采用破坏性的爆破方式。“我们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也是国内首例的金刚石静态切割技术。用带有金刚石的绳锯在水的润滑作用下,像切豆腐一样将钢结构的整体切成一块儿一块儿,再把要换掉的部分吊装下来。”该工程项目经理黄诚告诉记者,“这项施工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则有一个很大的困难——如何确定切割路线。万一切得不好,就会对保留部分造成损害甚至导致整个结构被破坏。”该技术的成功利用,已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保留结构,同时实现了无扬尘施工。目前,该工程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看台混凝土的浇筑、旋转坡道施工、室外草坪施工正在进行中。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五项的马术比赛需要在场地中央铺设大面积的沙石,这些沙石不可能再进行全面更换。为保证赛后其它项目的利用,该场地的沙石必须是能“接纳”草坪的沙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