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爱心书屋里读书。
兴建书屋,为农民服务
“农家书屋就像是一场及时雨。”顺义区马坡镇白各庄村党支部书记张玉英说。
农民的物质生活虽然改善了,但“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农村。牛栏山镇前晏子村村民赵秀英对农家书屋的需求就有深刻的体会。“农业技术下乡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但是在日常生产中出现的种植养殖技术问题,因为自己没有相关的技能,往往得不到快速、有效地解决。
我家里有几棵果树,每年都会疯长。今年我到书屋借来有关果树剪枝的书,学后自己就可以为果树修枝了。这不就变成了我自己的本事嘛。”赵秀英说。
“以前,很多人像我一样年纪大了,在家呆着没事干,就靠打扑克、喝酒来消磨农闲时间。”前晏子村村民王智的话很有代表性。现在,农家书屋的建设带动了农民业余生活的丰富。很多村庄利用书屋的资源,陆续开展了有奖征文、烹饪比赛、读书竞赛等活动,用村民的话说,就是“麻将桌变成书桌,酒柜变成书柜,牌迷变成书迷”。
据介绍,农家书屋里的书籍由专家甄选,涵盖文学、历史、科技、法律等各个方面,每本书都能发挥实际作用。2006年,外来务工人员菜保民在牛栏山镇前晏子村打工修路时受伤。和工地方的劳动争议中,菜保民利用业余时间来到农家书屋自学法律知识,《打工族权益保护200问》、《劳工争议》等都是他常借阅的书。最后,菜保民成功地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成为前晏子村的一个“传奇”。
管好书屋,发挥最大效益
农家书屋由北京市新闻出版局“读书益民”办公室负责建设,要求配备一位兼职或专职的图书管理员,书屋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对于达不到上述要求但需求迫切的贫困乡村,所在区县负责“点对点”帮助建立农家书屋。
每年,“读书益民”办公室都要组织专家讨论选定新的书目,再配送至各个农家书屋。在首个建成的农家书屋启用仪式上,该办公室配送了电视机、DVD机以及科普读物等。2008年,皮划艇等奥运赛事将在顺义区举办,当地村民迫切需要一些关于奥运会简介、礼仪等方面的书;而密云新城子镇花园村是一个民俗旅游村,急需接待礼仪和烹饪方面的书。2006年底,“读书益民”办公室将这批书籍及时送到了相关的农家书屋,为当地农民解决了燃眉之急。
除此以外,农家书屋的管理员也必须定期接受必要的培训。在顺义区,区图书馆派专人指导书屋管理员掌握科学分类、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等方面的技能。牛栏山镇前晏子村的管理员王成轩是村里的退休教师。经过4次培训的他,熟练地将2220本图书分成历史、名人传记、党刊等九大类,整齐规范,合理安排。他还及时地向村民推荐新书,也能及时地提供有关书屋最近稀缺书的信息。“我们想看的四大名著和聊斋目前还没有。”他说。
发展书屋,政府市民齐出力
农家书屋建设被列为2007年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折子工程,计划将9个远郊区县的农家书屋作为重点建设地区,从而进一步覆盖全市。在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和市民都各自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读书益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伟说:“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今后将进一步动员出版社多出适合‘三农’的书,从而更加丰富和活跃农村图书市场。”
与此同时,该局计划在远郊区县的山区和较偏远乡村建设30个图书代销点,扶持“读书益民”工程品牌系列图书项目,评选“星级书屋”,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农家书屋建设也离不开北京市民的支持,前来捐书的既有78岁的老人,也有很多青少年,他们中有的将读完的书本送来,有的则直接购买新书捐赠给书屋。他们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共同实现城乡和谐、幸福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