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0岁的殷敬海出生在山东滨县,3岁时就随父母闯关东来到哈尔滨,后又返回到济南。在他的记忆里,闯关东曾经那么的遥远,却又那么的真切。
闯关东走了近一年
由于大部分土地都是盐碱地,所以,每年开春时,山东滨县农作物种植都会出现赤地千里的情况,尤其是1940年滨县荒芜得更加厉害。
“反正横竖都是死,在家饿死还不如闯闯关东,看看能不能找条活路走。”抱着这样的想法,殷殿起挑着扁担走上了出关的路。扁担前面是3岁的儿子殷敬海,担子后面放着锅碗瓢盆。由于路上没有粮食,殷殿起和妻子只好边乞讨边往关外走,路上和他们一样的难民有很多。
殷敬海回忆说,在闯关东的路上,由于长时间跋涉,父亲的鞋子总是破,当时母亲没有时间补,只好把破掉的鞋收起来,等安顿下来再给父亲补。可一路上殷殿起一家未能安顿下来,饿了就在附近地里找生玉米啃几口,渴了就随便找个水洼喝点儿,颠沛流离的闯关东之路,殷殿起一家整整走了近一年。就这样,殷殿起是光着脚挑着儿子走出关外,走进了哈尔滨。
途中遭遇日本军
当时,东北三省已成为日本人在中国的重工业生产基地,除了要防着被抓劳工,还要小心翼翼地遵守日本人定下的各种苛刻“规范”。
“当时日本人很凶狠,他们规定只有日本人才有资格吃大米,其他人不能吃,一旦发现,轻则被暴打一顿,重则被送进牢房。”殷敬海说,他记得很清楚,5岁那年的春节,一个来自江苏的邻居,在家里悄悄蒸了一锅米饭,结果被日本宪兵发现,一群日本兵冲进了邻居家,把男主人绑起来吊在房梁上打。
“每次回忆起这段往事,我都会不寒而栗。后来有好多次,我在家门外的胡同口玩撞见日本兵,有时他们会给我糖吃,可是我不敢过去,怕他们打我。”
父亲客死哈尔滨
在殷敬海8岁时,一个翻译官和几个日本兵来到殷殿起在哈尔滨的家,提出要送殷敬海去读书。对此,殷殿起半信半疑,直到后来他才知道,所谓的读书是读日本人的书,学说日本人的话,“那不是让儿子变成日本人吗?”殷殿起顿时怒火冲天,从当年闯关东以来,殷殿起看了太多日本人的暴行,这个血性的山东汉子,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让妻子带儿子回山东。
俄秀兰带着儿子殷敬海踏上了回老家的路,殷殿起一个人继续留在哈尔滨打工赚钱。谁知道这一别,夫妻二人就永远阴阳相隔了。原来,在俄秀兰离开不久,几个日本兵就以流民的罪名,将殷殿起抓了送到矿上做矿工。
“那时我舅舅和舅妈也在哈尔滨,这些事是他们回来后告诉我母亲的。有一年正月十五,我父亲在矿上干活,日本人让矿工们聚在一起吃饭,父亲在吃饭时唱了首小曲,结果,正月十八父亲就……”殷敬海说到这里已泣不成声。
60余年的时光飞转即逝,如今,殷敬海只能坐在摇椅上,慢慢回忆闯关东的故事了。对于殷敬海而言,闯关东留给自己的除了那一串串不堪回首的往事外,还有他和父母唯一的一张合影。殷敬海说:“闯关东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都是一段不能遗忘的历史,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珍惜眼前的生活。”寻根热线:0451-89846682;E-mail:fazhizaixian110@sina.com(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