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聋哑女孩李英在科技馆门口不停地摆姿势拍照。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在旁边却很矛盾,如果她找到家了,会比现在更好吗?如果找不到家,她又该怎么办?李英现在是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学生,刚刚入的学。昨天,学校组织同学出外活动。
班主任许老师说,李英有很强的求知欲。但李英目前还没法用手语表示她来自哪里,怎么到的厦门。她偶尔会晃动手指,“说”她15岁。指着“周哑妹”摇头她写下名字“李英”去年9月2日,李英在火车站附近晃荡,被思明区民政局和铁路派出所的人发现,送到了救助站。到现在,已经有7个月了。(本报去年曾报道)当时,救助站无法整理李英的任何资料,连名字都不知道。她不会说话,耳朵也听不到,也不识字,不懂手语。所有的线索都断了。聋哑女孩曾经边哭边比划,大致意思是有人绑住她打她,她挣脱了绳子逃走。她很乖巧,见到人就笑眯眯的。救助站的人心疼她,让她跟护工一起住,帮着干点活。新学期开始,救助站又把她送去了特殊学校。送聋哑女孩去上学时,救助站愁着女孩没名字,就先用上“周哑妹”这个名。入学当天,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新入学的同学的名字。聋哑女孩指着黑板上的“周哑妹”直摇头,歪歪扭扭地写下了“李英”二字。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说,这可能是她的本名。现在,站里和学校的人都称呼聋哑女孩为李英。找不到家人我们就是她的娘家人3月21日下午3点钟,李英说肚子疼,班主任许老师等人带着李英到前埔医院检查,说是急性阑尾炎,赶紧开刀。当晚,学校几个年轻老师和副校长轮流护理,一步也没有离开李英。第二天一大早,救助站的徐碧玉等人去了医院,李英一见到救助站的人来了,扑到徐碧玉怀里就哭起来。救助站的孙爱红笑称:“现在,我们就是她的娘家人。”据了解,李英住院的经费共花了3000多元,都是从救助站的救助金额里直接拨用的。李英读书是免费的,救助站给她提供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有时还会留点生活费给她。据孙爱红介绍,把李英送去读书,一是为了让她学习手语、学习知识,再一个是想加强她的沟通能力,也许读书了,了解的事情多了,她能够提供一些线索,帮助她找到家。孙爱红说,如果实在找不到李英的家人,救助站会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李英的生活问题。据了解,在救助站,无法查找亲人的16岁以上男孩能够送往建宁安置站,女孩则没有具体措施。而在厦门,像李英这样被送到特殊学校读书教育的,还是第一例。如果找不到家人,她也有可能成为厦门市救助站救助对象中,在厦门“落户”的第一人。聋哑女孩李英
文/图记者周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