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丝绸博览会人群熙攘,但是丝绸摊点前却顾客寥寥.
15日,2007年烟台首届春季品牌服装暨苏杭丝绸博览会经历了10天的展销后,终于鸣金谢幕。可是,在满载而归的市民队伍里,手持丝织品的市民却并不多见。与非丝绸面料的春季品牌服装的火爆销售场面相比,从来都是作为服装博览会主角之一的丝绸,遇到的却是顾客稀疏的冷清局面。
正逢换季
品牌服装顾客爆棚
15日,是本届博览会的最后一天。
记者在国际会展中心的博览会现场看到,大厅内人头攒动,服装摊点前挤满了前来购物的顾客,很是热闹。特别是来自上海、福建等地名牌服饰的摊位,更是被顾客围得水泄不通,摊位的服务员也都忙得不亦乐乎。
“今天下午博览会就结束了,通常这个时候的服装折扣厉害,特别便宜,过来碰碰运气。”刚刚挤出了人群的王女士对记者说:“你看,我买的这件衣服比商场里的便宜五十多块。”
在一家男装摊位前,50多岁的曲女士正在跟摊主板讨价还价,在得到“谢绝还价”的答复后,她还是毫不犹豫地给老伴和孙子各买了两套衣服。她告诉记者,博览会上服装款式多,选择余地大,在这里买衣服比逛街省力多了。她只用了一个上午,大多数感兴趣的品牌都看遍了,觉得质量不错,价格也实惠。记者发现,很多人都像曲女士一样,手里提着好几个购物袋,还在各摊位前驻足观看,留连忘返。
丝绸卖得艰难
十天卖了不到两匹绸
虽然春季品牌服装与苏杭丝绸同为本届博览会的主角,可记者转遍展厅后发现,夹在数百家服装摊位中的10多个丝绸摊位,无论如何也让人产生不了两者平分秋色的感觉。相反的,丝绸摊位倒是和博览会上的另类———小吃摊点一样,成了这个“服装大集”的配角。
在展厅最显眼的位置,杭州一家丝绸公司的王老板和助手站在摊前,吆喝着他的丝绸面料。不过,尽管王老板宣传得十分卖力,可多数顾客只是在其摊前稍稍停留,就转到别的摊位去了。
看着其他服装摊位前顾客成群,王老板心里很是上火。他很无奈地对记者说:“我早在2月份就把这个摊位给预定了,本想大赚一笔,可没想到今年烟台的老百姓对丝绸兴趣不大。博览会的10几天里,我卖了还不到两匹绸缎。”
与王老板相比,有的丝绸摊位的销售情况更不如人意。正准备收摊的李老板说:“我是第一次到烟台参加这种大型的博览会。与杭州本地的丝绸博览会相比,这里的情况真是出乎意料。前几日在杭州的丝绸博览会上我都卖了几十匹,可来烟台都来10多天了,连一寸丝绸也没有卖出去。这是怎么回事?”
丝绸失宠
不仅仅是因为价格
丝绸产品在博览会为何这么不受青睐?李老板的疑问是丝绸商们最想知道的。“丝绸面料那么漂亮,怎么不买点回去做衣服?”面对记者的询问,一位20多岁的小姑娘笑着回答说:“我们这个年龄谁还用丝绸做衣服?丝绸衣服不如纯棉的衣服显身形,还容易起皱,关键是一般的场合穿起来和周围环境不相符,不实用。”
时髦的小姑娘不喜欢丝绸还能理解,毕竟绸缎盛行的“花样年华”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可据记者观察,在当天的博览会上,中老年女士对丝绸的购买欲望也不是很大,原因主要是她们认为不实惠。专程从福山赶来的50多岁的李女士告诉记者:“比较了好几遍,丝绸还是有点贵。一尺普通丝绸要60多块钱,做一件上衣怎么也得二百多块钱,不如买件纯棉的,穿着舒服还省钱。”
“作为国粹的丝绸在本届博览会上不被看好,我觉得倒不是它自身出了问题,也与价格关系不大。”说起丝绸失宠的原因,来自福建经销衬衣的杨老板分析:“主要是现在人们选择服装的余地越来越大了。今天不同以往,服装的面料现在太丰富,涤纶、尼龙、亚麻、棉线以及混合面料应有尽有。随着化工和纺织技术的提高,它们的色泽、手感以及舒适度、吸水性都不比丝绸差,价格却比丝绸便宜多了。这些因素也分走了人们对丝绸的注意力。”准备离开烟台时,10天都没有开张的李老板对记者说:“经营丝绸是我的主业。看看今年的行情,我真不知道明年还敢不敢来。不过,虽然丝绸没有卖出去,但是烟台人的购买力我是看好了。如果明年再来的话,我会做两手准备,品牌服装和丝绸一起搞,以挽回今年的失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