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污水门”事件:嘉士伯坚持西部战略
本报记者 姜雷
嘉士伯集团(下称嘉士伯)中国区副总裁Soren ravn有着一个十分传统的中国名字——王守仁。4月13日,当这个1米9的丹麦大个子端坐在中国大饭店多功能厅接受《财经时报》专访时,怎么也不能让人把他和中国明代著名哲学家王守仁联系起来。
但王守仁的开场白还是透露出一些儒雅的味道: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事件,我们正在积极配合政府等各个相关部门,希望在一个星期内就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王守仁回应的是嘉士伯在甘肃的合资企业——天水奔马啤酒有限公司(下称奔马啤酒),因为污水处理设施缺乏引发污染,被央视曝光的事情。他告诉《财经时报》:已经上马建设两年的污水处理工程即将完工,很快正式投入使用。
积极回应
对于水污染事件,王守仁感觉到有些委屈。他表示,即使不被媒体曝光,这个投资达到400万元的污水处理工程最晚也将在4月底之前上马。“对于嘉士伯公司而言,环境保护是永远放在公司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位置。”
作为嘉士伯西进战略的重要构成,奔马啤酒是嘉士伯和兰州黄河啤酒集团成立的4家合资公司之一。2004年底,黄河集团、嘉士伯以及丹麦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基金会分别以5:3:2比例持股。
奔马啤酒从1997年就已经投入运营,此前并没有任何污水处理设备。“在我们参股这家企业后,才开始投入这些处理设备。”王守仁告诉《财经时报》。其中,合资公司出资三分之二,地方政府承担剩余部分。
正在建设的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达到2500吨,而奔马啤酒的日废水量在旺季为800吨。奔马啤酒董秘成辉这样介绍。
王守仁介绍,嘉士伯在任何地方合资都会关注环保问题,首先会进行环境方面的评估,制定环保计划报告,并依据关键功能指标解决相应的污染问题。
“不幸的是,这个项目有些延误。”王守仁说。嘉士伯在第一次展开合资公司的董事会时,该项目就被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但王守仁一直强调,正是在和政府的沟通和协调下,问题才得以顺利解决。
西部战略
不难看出嘉士伯对此事件的重视。事件一发生,王守仁即被总部从香港派至内地,处理各项事宜。从2003年开始,嘉士伯就把占领中国的西部市场作为核心战略,这也成为嘉士伯分享中国啤酒市场份额的重要筹码,西部不容有失。
资料显示,目前嘉士伯在中国的并购、参股的企业主要集中在西部,嘉士伯在西部的总投资超过了10亿人民币,占其在中国总投资的50%以上,在西部5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6%左右。
对于嘉士伯而言,选择西部作为开拓中国市场是一举两得的妙招。虽然王守仁表示,嘉士伯的西部战略是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和中国政府策略保持一致。但他也承认,投资西部,给嘉士伯的中国业务带来了强劲的增长。
在王守仁的计划中,西部战略是嘉士伯区别于其他国际化啤酒公司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当别的公司都进入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时,我们选择进入西部,使我们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最为关键的是,西部市场的潜力十分巨大。”
在嘉士伯的投资计划中,首先是资金的直接投入,同时也给当地企业带来技术。这对于目前缺乏技术和资金的西部地区来说,无疑是最具有吸引力的。
再并购
嘉士伯将目标锁定在西部,是在总结了上世纪末其中国战略失策的教训后才得以开展的。2000年,嘉士伯被迫将上海公司的控股权出让给青岛啤酒,基本退出中国市场。
2003年嘉士伯卷土重来,一改之前的中心城市战略和品牌输入战略,他们不再一味要求控股,单独办厂。而是采取与当地主流、有市场领导地位的品牌进行合作的方式,分享中国啤酒市场的投资收益。
2003年6月,嘉士伯以2626万美元的总价收购云南大理啤酒集团的全部股权并承担相应的债务。“这些西部企业效益和股权结构都相对简单,也没有太复杂的地方利益纠葛。”中信证券行业分析师黄柏乔介绍。这也坚定了嘉士伯投资西部的决心。
从2003年至今,嘉士伯陆续在西藏、新疆、宁夏、云南、甘肃开展并购和参股业务,采取的都是和地方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的模式。“嘉士伯在当地高档啤酒所占的份额也是比较小,认知度也不高,我们保留地方品牌是完全正确的。”王守仁分析。
但嘉士伯并不掩饰自己控股的野心。王守仁告诉《财经时报》:“对于这些参股的企业,我们的目标就是逐步控股,但目前尚无时间表。”
目前,嘉士伯在中国有六大合资集团,旗下拥有20个企业。其中绝对控股的有云南、宁夏的4家啤酒企业,并持有新疆最大啤酒企业——乌苏啤酒50%的股权。而在和兰州黄河、拉萨啤酒公司的合作中,嘉士伯也有进一步增持的条约或机会。不难看出,嘉士伯暗怀一统西部的决心。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