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突前哨
排爆专家的别样人生
本报通讯 员齐明宇罗兵实习生张恒
去年10月,在中央电视台《百科探秘》节目中,一名年轻的少校警官用他的亲身经历为观众们讲述着排爆手的别样人生。
2003年8月26日晚10时45分,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沙堤村一村民私自存放的大量烟花爆竹发生爆炸,人员死伤严重。一个小时后,大火基本被扑灭。但村民反映,一处倒塌的房屋内可能还存有部分未燃的烟花爆竹,随时可能发生二次爆炸,救援工作一度陷入了僵局。
12时许,席义勋奉命和另外一名教员带领6名学员赶赴事发现场进行勘测。当时,爆炸现场一片狼藉,到处冒着呛人的浓烟,席义勋身着防护服,手持炸药探测器冒着二次爆炸和周围危房随时可能倒塌的危险进入现场。由于现场到处散落着爆炸残留物,探测器接收的信号极不稳定,十多分钟过去了,探测工作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此时,汗水已经浸透了席义勋全身的衣服,现场的高温和紧张气氛让密闭在防护服内的席义勋透不过气,但他依然排除干扰,根据探测器信号的微弱区别继续搜索。突然,探测器信号不断增强,根据经验判断前方废墟下里有可能埋有大量爆炸物品。因为担心铁器挖掘会引发爆炸或误伤废墟下的群众,他就用手一点点地扒开砖块和还在冒烟的木头,发现废墟理有5个装有黑火药和硫磺的箱子和部分的烟花爆竹半成品,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他凭着过人的勇气和出色的排爆技能迅速清除了爆炸隐患,为救援工作展开扫清了道路,成为大家心目中公认的“排爆英雄”。
在完成好教学任务的同时,席义勋还把目光瞄准国内外排爆技术前沿,积极投身到排爆专业理论和装备器材的研究。一次,席义勋看到一则国外案例:一名排爆手在进行排爆作业时发生意外,整只右手被炸残。他想到,国内的排爆手一直都使用剪刀、钳子等简单工具实施作业,不仅操作不便,而且极易给排爆手造成伤害。他运用多年的反爆炸专业教学、训练积累的经验,查阅大量资料,完成了“排爆用导线剪线器”的研究工作,该剪线器不仅操作方便,而且能够在较长距离实施排爆作业,从而大大提高了排爆作业的安全性。这一成果填补了国内排爆领域的空白,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和“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做到安全排爆作业,是检验排爆能力的惟一指标。排爆手进行作业时,指挥员往往无法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和排爆手的心理、生理变化,因排爆手出现紧张情绪而发生意外的现象时有发生。席义勋开始了“特种作战人员生理监测系统”的研究。这套系统借助医学上利用传感器对病人生理指标进行监测的原理,一端是装有生理监测系统的监测服,可直接穿戴在排爆手身上;另一端是监控显示装置,排爆手在进行排爆作业时,指挥员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装置,及时掌握排爆手的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体征变化,一旦排爆手生理指标反应过高,监控报警器就会自动发出警报,从而为指挥员现场调控提供了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