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施捷)每年支付10元钱参加了家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工们,若在申城打工时遭遇大病小灾的,也可以像在家乡医院看病就诊时一样,“就地”、“即时”地按比例报销费用。最先有机会享受这种“待遇”的,是正在上海的8万多名河南息县农民工。
嘉定区江桥镇曹安路上的安国医院,今天起就将与河南省息县的“新农合”账户系统正式挂钩联网。从此,凡来自河南息县又参加了合作医疗的农民工在这里看完病付完钱,就不需要等到返乡后再去报销费用。申城出现了首个外省农民工“新农合”定点医院。
“我们息县90多万人口中有30多万人在外打工,目前在上海的有8万人左右,其中嘉定区最集中,大约有二三万吧。”息县卫生局刘会田局长告诉本报记者说,让农民工看了病回户籍报销或者让农民工在打工地点完全自费看病,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民工“看病难”的问题。
尝试为农民工设立“定点医院”后,持有“新农合”账户的在沪息县农民工1年内所发生医疗费用超过300元以上的,即可分段按比例获得40%-60%的报销金额,“封顶线”为1万元。“因为有《基本用药目标》与专门软件系统的有效督查,合作医疗的钱在这里能够管好用好,农民工也可以安心治病!”刘会田局长对这一新生事物的前景显得相当有信心。
随着近年来农民工人群的不断庞大,嘉定区每年儿童预防接种量的70%已为外来人口,去年1年全区为孕产妇接生8000余人,外来人口更是占到75%以上。对于河南息县政府与本市医院联手开设“定点医院”的举措,嘉定区卫生局郑益川局长今天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了明确的支持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