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志德 孙晶 实习生 朱雄慧“挤出假洋鬼子,广交会或许可以考虑分期办进口展和出口展”———昨天下午,商务部召集外贸中心及各商会代表,开了场“广交会改革座谈会”。据透露,进口展内出现不少打着外资旗号的本地企业,卖的是本地货,瞄准的是海外采购商,这些现象已经引起广交会主办方的重视。
口展成交额为何“说不清”?
商家目的是“吆喝” 两种理念需融合
以往提到广交会,一般都会拿到会采购商和成交金额说事,但在进口展上,这两件事偏偏都“说不清楚”。本届广交会原拟进行采购商调查和参展商调查,两路出击统计进口展的成交金额,但至今未公布相关数字。一位新加坡参展商的回答很有代表性:参展是为了推广形象、品牌及介绍产品,不在乎现场成交,买卖双方如有意向,会在展后互相联系。与此相应的是,进口展不少展位老早就竖起了“诚征产品代理商”的牌子。广交会的现场成交历来是最重要的功能,但如今进口展参展商的理念明显“不对路”,有“老广交”表示:重成交与重展示,出口展和进口展这两种不同的展览文化,需要互相交融磨合。
进口展展品为何“这么少”?
规模“小儿科” 货难比三家
“好东西不少,但品种太少。”记者采访众多采购商,发现众口一辞作如是评价。本届进口展,仅仅一个展厅,涉及9类展品,与出口展规模难以相提并论。这种状况,不仅令采购商遗憾,参展商也有怨言:日本一家企业带着一台最先进的注塑机进馆,却发现展馆内没有一家同行,采购商无法货比三家,自然不可能下单购买。广交会人士预测,随着明年琶洲展览中心二期、三期工程先后启用,展位迅速扩容,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进口展为何鲜见国际“大腕”?
组织参展太仓促 国外巨头赶不及
实际上,削尖脑袋想挤进广交会进口展的外国大企业不少,前天外贸中心与各国商团座谈,美国商人强烈要求下一届多给点展位甚至希望专门设立“美国馆”。广州轻出集团总经理郭建华告诉记者,跨国公司参加全球性展览一般都提前一年做计划,广交会组织第一次进口展时间仅有半年,不少跨国巨头均来不及参展,相信下一届情况将完全不一样。机电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美崑则认为,进口展对外招展应立足专业化,多引进海外优势产业优势产品。只要参展结构向优质大企业倾斜,那么进口展区的进口成交会逐渐攀升并最终超越出口成交。
进口展如何才能“更火爆”?
“宽出严进”要改变 “扩大进口”要动手
若想进口展火爆起来,关键是有鼓励进口的良好环境。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美崑表示,进口制度如不做相应调整,广交会进口展要旺起来很难。刘美崑认为,目前“扩大进口”仍停留在口头,要让进口像出口那样飞速发展,还需要积极有效的扶持政策。如关税下调、金融扶持等。此外,目前海关对进口货检查非常严格,同类货品,出口通关仅需5天,进口通关则大概要30天。据悉,长期以来我国在外贸领域实行“宽出严进”政策,目前虽已开始鼓励进口,调节出口,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出口有利于进口”的观念仍有待进一步改变。(日京/编制)tryshowAd(3,0,1);catch(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