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记者王嘉)由成都传媒集团成都时代出版社承办的中国媒体出版社联盟2007成都“出版与传媒”主题论坛昨日开幕。此次论坛吸引到人民日报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文汇出版社、同心出版社等10余家全国知名媒体出版社的掌门人前来“脑力震荡”,共谋媒体出版社发展大计。
郝康理说,随着知识的创新和市场的发展,媒体的形态变得日益丰富,产业边界也逐步扩展,传媒产业链正在把越来越多的行业和市场主体连接在一起。2006年11月,市委、市政府将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和成都广播电视台整合,成立成都传媒集团,这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发展的需要,也符合传媒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他提出,希望媒体出版社这支出版队伍的生力军能够真正联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传媒集团的优势,发挥联盟的优势,在媒体宣传,资源整合等方面,走出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据了解,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出版与传媒——整合与创新”,为期2天。
依托媒体资源 推出成都“易中天”
——媒体出版社的“掌门人”们为成都媒体出版社支招
在“媒体时代”,媒体出版社扮演着什么角色?它如何与传统出版社抗衡?昨日,在中国媒体出版社联盟2007成都“出版与传媒”主题论坛上,来自全国的著名媒体出版社“掌门人”齐聚一堂,献计献策,为成都的媒体出版社发展贡献“金点子”。
支招一 利用好“先天优势”
众所周知,为数众多的传统出版社竞争激烈,媒体出版社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在竞争中取胜,这成为媒体“掌门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刘景山精辟地总结说,媒体出版社有3大优势:媒体品牌优势、信息资源优势、人脉优势,这让媒体出版社有着传统出版社无法企及的“先天资本”,也是媒体出版社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同心出版社社长刘霆昭也认为,媒体出版社要发挥“书报互动”的作用,让图书成为新闻事件的一个延伸产品。
点睛成都:成都传媒集团旗下的成都时代出版社,充分利用集团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联动,助推自身品牌塑造。去年海外华人作家成都笔会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热潮,媒体争相报道的同时,成都时代出版社发现海外华文热潮先机,打造了《海外新移民文学大系》这个世界出版品牌。
支招二 整合资源“唱大戏”
“现在可以说是‘媒体时代’,媒体对事件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文汇出版社社长萧关鸿说,媒体出版社完全可以依靠、整合媒体集团资源“唱大戏”,特别是在畅销书的策划、营销方面,媒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没有中央台,就没有今天的易中天。”他举例说,以前易中天的学术著作卖出1万本就不错了,但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一开讲,其作品就洛阳纸贵。现在易中天的《品三国》狂销200多万册,销量还在不断攀升。出版社还将其旧作重新包装上市。而于丹也是在电视里“一讲成名”,《<论语>心得》一口气也卖了200多万册,让人不得不佩服媒体创造的奇迹。
点睛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推出的《天下成都》丛书之《古蜀国旁白》《锦官城逸事》《唤醒纵目神》中,收录的文章多为传媒集团见报文章,向读者展示巴蜀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也通过整合媒体力量,包装、推出明星作家。
支招三 不做“百科”做品牌
经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韩文高提出,媒体出版社最重要的是要“专”,不能做成“百科全书出版社”,固有对象和固有品牌是媒体出版社的“王道”。对于成都时代出版社推出的《印象成都》等系列文化图书,他是赞不绝口,甚至建议说,媒体出版社联盟的加盟出版社都应该以“印象”为系列,推出当地的文化旅游图书。“我们可以采用《印象成都》一样的开本、一样的样式,推出每个城市的系列图书,放在一起销售,一定会收效非凡。”
点睛成都:成都媒体出版社一直以文化作为定位。除了《天下成都》、《海外新移民文学大系》等文化类图书外,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倡导和组织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大项目——《中国民俗志》(县卷本)也是由成都时代出版社推出。该志书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以县立卷的民俗志丛书,是一项具有世界性及世纪性的重大文化工程。
声音
成都媒体出版社大有潜力可挖
“作为成都的媒体出版社,成都传媒集团旗下的成都时代出版社大有潜力可挖。”对于成都媒体出版社的前景,联盟秘书长桂国强大为看好。
他中肯地评价说,与全国相比,成都时代出版社规模并不大,但它对文化的追求却走在全国的前列,从该社出版的《印象成都》等文化图书就可见一斑。这一风格趋势能让出版社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成都传媒集团又具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善于“借力打力”,为出版社搭建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成都传媒集团会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将出版社的项目带到上海、北京等地进行发布,站在全国的高度推广和传播成都文化,有魄力、有眼光。”
中国媒体出版社联盟
中国媒体出版社联盟
成立于2005年5月,由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成都等市的18家媒体出版社组成。
自联盟成立以来,各出版社在其所属报社和报业集团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媒体特有的资源优势,寻求发展机遇,开拓生长空间,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本报记者王嘉谢明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