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绿化尤其是苏南农村的村庄绿化一直是我省绿化的一个薄弱环节,农村房子越盖越好,绿化却越来越少。今年,省里提出,要把村庄绿化作为植树造林工作的一个重点,并作为新农村建设和绿色江苏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花大力气抓紧抓好,补上多年来的“历史欠账”。
为研究解决苏南村庄绿化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探索加快推进村庄绿化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总结成功经验,4月初,无锡市农林局邀请南京林业大学、省林科院等科研单位的专家,一起实地考察调查了不少村庄的绿化工作,发现和总结出不少村庄绿化中的误区,值得各地引起重视。
村庄绿化首先要解决一个“树往哪里栽”的问题。无锡市农林局副局长马东跃认为,虽然苏南地区很少有大块的成片土地专门用来造林绿化,但只要注意挖潜,可以用于绿化的地方还有不少。专家们排出以下几个途径:原有的绿化地要保留好;荒废地、闲散地、垃圾堆放地、违章搭建的鸡棚之类,可以整治清理后用来搞绿化;结合河塘清淤,在两边搞绿化;一些零碎的低产地流转出来整治后搞绿化;提倡搞围村林、护村林种植;在农家院子、家前屋后种树,或者搞一点立体绿化;入村道路绿化、单位绿化、公共休闲场所绿化有较大潜力;结合种植经济林、苗圃增加绿化面积。
“钱从哪里来”是村庄建设另一个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村庄绿化资金来源可以采取市场机制的办法,并要鼓励农民参与,但政府投入尤其是村级投入无疑应唱主角。“村庄绿化工作最怕两个倾向:一是领导不重视,另一个是领导太重视。”一位林业专家提出这样的担心。领导不重视,资金投入无来源,工作自然难开展。但领导太重视,也会带来问题。有的领导希望快出成果,强调高投入、高标准、高档次、大景观,这样就会把村庄绿化工作引入歧途。如何降低栽管成本,防止铺张浪费?省林科院生态景观所所长、研究员张纪林归纳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原有绿化尽可能保留,不要为了追求好看,砍了杂树栽新树。前不久召开的全省村庄绿化工作会议上,省领导也提出,有些地方在村庄绿化中出现了清理杂树的倾向,这种做法要赶快制止;第二,多种大苗,不移栽大树;第三,栽树密度要适当。有些地方在重点工程绿化时为追求景观气派好看,密度过高,有的甚至超过正常密度的5倍以上,一开始景观效果很好,时间一长树木纷纷枯黄死亡,各地要吸取这样的教训;第四,提倡原生态景观,少搞、不搞人造硬质化景观。有些地方在美化环境时,搞假山假水、硬质地面,还有的地方搞河道整治时把两边的植被全部砍光,有的甚至砌上石驳岸。这样做花了很多钱,却起不到绿化环境效果。如果把这种钱省下来,就能多栽很多树;第五,选择易成活、管护成本低的绿化种类。有的地方村庄绿化盲目赶时髦,一阵风似地种广玉兰、雪松甚至热带树种加勒利海枣,多花了钱却不易成活。
搞好村庄绿化,除了要控制成本以外,还要注重特色。专家们提出了一个“去城市化”的观点。村庄绿化要有农村特色,在树种选择上不必都去种城市绿化热门的香樟、桂花、广玉兰、雪松、蜀桧,可以多种乡土树种如榉树、苦楝、朴树、榆树、柳树。村庄绿化还可与发展庭园经济相结合,多栽种既有很好的景观效果,又有较高经济效益的桃、李、梅、杏、柿、枇杷、早园竹等,以及葡萄、扁豆、黄瓜、丝瓜等藤本瓜果蔬菜。专家们尤其强调各地村庄绿化时千万不要学城市绿化,种植草坪,还有金叶女桢、红叶小檗等。这些植物经常要浇水、修剪、除虫,养护成本很高,不管又很难看。除了要有别于城市以外,各地村庄之间也要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地貌、风土民俗、文化历史、产业结构的不同,打造不同的风格特色。山区村庄、平原村庄、水乡村庄不能搞成一个模式,原有自然村庄与新建居民小区要有所不同,城郊村庄与农村偏远村庄要各具特色。专家们在调查研讨中,归纳出以下几句话:“村庄绿化任务多,路河庄台是重点;景观生态和经济,三大功能要兼顾;乡土树种要优先,增加绿量放首位;花果竹菜皆入景,好看好吃又赚钱;绿化模式莫搬城,种管费用要降低;各村切忌一个样,特色才是常青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