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市经济延续了2006年下半年以来的发展态势,运行较为平稳,实现了良好开局。主要表现为生产保持稳定、需求表现活跃;价格与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结构调整成效继续显现;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经济运行平稳,主要领域表现活跃
1、GDP保持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1.9%,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0.1个百分点。
2、生产形势基本稳定
农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好于上年。由于市、区县两级下大力气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2007年一季度初见成效。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下降3.8%,降幅同比缩小5.1个百分点。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态势良好,一季度全市农业观光园实现总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41.1%;民俗旅游接待人数达99.5万人次,增长41.3%,总收入为0.34亿元,增长47.6%。
工业生产增幅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增长平台。一季度,全市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9%,同比回落3.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51亿元,增长14.4%,增幅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0.7亿元,增长9%,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5.4个百分点;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势较好,实现增加值83亿元,增长30%。
第三产业起步较稳。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4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1.3%,增幅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18.6%、21.5%、24.8%、12.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增幅低于第三产业平均水平,增速分别为10.6%和8.9%;房地产业则下降13%。
3、市场活跃,需求旺盛
消费品市场表现活跃。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9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3%,增幅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吃、穿、用、烧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248.6亿元、90.6亿元、494.4亿元和65.8亿元,分别增长15.2%、10.8%、17.4%和6.8%。
机动车市场增势稳定。一季度,全市销售机动车17.9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4.3%。其中,新车9.9万辆,增长6.2%;旧车7.9万辆,增长26.5%。
证券市场成交量激增。一季度,全市证券市场成交额达到1425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倍;其中股票与基金成交额分别增长6.2倍和6.8倍。
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4%,增幅低于1月至2月0.1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含房地产开发)431.9亿元,增长21.2%;农村投资21.7亿元,下降7.3%。
对外经贸增势较好。据海关统计,一季度,北京地区进出口总值407.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其中出口104.5亿美元,增长31.6%;进口302.8亿美元,增长9%。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83家,增长2.1%;实际利用外资14.9亿美元,增长10.5%。
入境旅游增长加快。一季度,全市接待入境游客79.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5%,增幅高于1月至2月4.8个百分点。其中,外国游客增长12.5%,港澳台游客增长6.1%。
4、价格走势平稳,就业形势稳定
居民消费价格涨势基本稳定。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0.9%,涨幅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居住类价格涨幅较高,分别上涨3.3%和2.2%,拉动总指数上升0.97个和0.25个百分点;交通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2.1%和1.2%。
生产价格小幅回落。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4%,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3.1%,涨幅分别低于1月至2月0.3个和0.9个百分点。购进与出厂价格指数差为2.7个百分点,同比缩小7.9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稳定。据劳动部门统计,截至3月末,全市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0.51万人,同比减少0.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
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1、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
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优化。一季度,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其中,住宅投资135.1亿元,增长23.3%,增幅高于房地产开发投资4.3个百分点。住宅投资中,普通住房投资86.6亿元,增长27.6%;公寓别墅投资25亿元,增长6.4%。发展趋势符合宏观调控方向。
基础设施投资带动作用明显。一季度,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6.3亿元,增长53%;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9%,同比提高25.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含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09.4亿元,增长21.6%,增幅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个百分点。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功能区建设取得进展
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突出。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二者有交叉部分)分别实现增加值114.8亿元和17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分别增长25.3%和19.7%,分别高于工业平均增速10.9个和5.3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3.3%和54.4%。
生产性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主导地位基本确立。2004年来,全市以物流、商务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提高,由2004、2005年的三成以上提高到2006年的一半以上,2007年仍延续了这一趋势,表明其在第三产业中的主导地位基本确立。一季度,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2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5.3%,增幅高于第三产业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53.6%。
区域功能定位、功能区建设引领产业布局合理化发展。一是农业生产布局调整,区位分工愈趋明显。随着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功能定位的贯彻落实,城市功能拓展区逐步退出农业;城市发展新区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以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业为主,种植业增长势头良好,一季度种植业产值增长17.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养殖业逐渐向生态涵养发展区转移,虽然全市养殖业规模持续收缩(下降3.3%),但生态涵养发展区养殖业产值增长5.5%。二是现代流通网络区域布局发生新变化。截至2月底,我市连锁企业门店数已达到6802家,其中,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所占比重分别为24.5%和9.5%,同比分别提高4.6个和0.5个百分点。三是以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为重心的产业布局初步成型。一季度,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7.6%,增幅高于工业平均水平13.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6.9%,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6.2亿元,增长35.4%,占全行业的比重达到55.7%。1月至2月,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收入分别占到相关行业总收入的52.5%和56.8%,金融街的金融业、临空经济区的交通运输业、商务中心区的商务服务业实现收入分别占到相关行业总收入的49.2%、44%和23.9%。
三、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
1、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节能降耗成效明显
全社会用电量增幅有所回落。一季度,全市全社会用电161.6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6.5%,增幅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用电66.9亿千瓦时,增长2.3%,增幅下降2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工业生产增速11.6个百分点。
工业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势继续减缓。随着工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生产收缩、增长放缓。一季度,规模以上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加值下降4.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4.9%,增幅同比回落8.6个百分点。
2、财政、居民增收,企业增效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4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9%。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22.9%、25.6%、22.5%和27.9%。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0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296元,增长9.8%。
企业效益状况较好。一是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较快。1月至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2%(上年同期下降3.7%)。二是商业企业效益保持较高水平。1月至2月,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9.7亿元,同比增长18.9%。三是第三产业企业利润大幅增长。1月至2月,规模以上第三产业企业实现利润23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9%,增幅同比提高28.9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表明,2007年以来我市经济仍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但需要对工业未来走势、房地产市场与资金流动性增强问题给予高度关注。综合分析当前北京经济运行现状及未来发展环境与自身增长动力,我们认为,全年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面不会发生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