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蓉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陈丹摄。 |
华龙网讯(记者 陈 丹)说起学生就业,三峡职业技术学校上级单位丰都县就业局局长谭洪毅有数不完的自豪,“以前是我们求企业,现在是企业求我们”。
三峡职业技术学校从2001年培养下岗再就业职工起步,发展到今天,总共培养了7000余名技术工人,目前在校学生有2000人。从去年开始,学校对移民、贫困户、城镇低保户子女实行免学费政策,现在又将免费培训对象扩展到复员军人和孤儿。目前,该校免费培训的学生达到400人左右。
一所“免费”学校又如何生存呢?在该校,主要的经费来自于政府的补贴和学校对吸纳学员就业的企业收取的“培训费。”比如,在3个月为周期的短训班中,政府对每个人的补贴经费有300元,同时,学校还要向用工企业收取250-800元的培训费。
谭局长介绍,以前学生就业,需要学校四处联系,甚至还得为每个学生向企业缴纳30-50元不等的费用。但现在供求关系完全倒转了,在长三角和珠三角,需要大量懂技术的产业工人,企业排着队来学校要求签订用工合同,“而今状况是企业来求我们,学校的在外面接到的企业用工订单排到了2008年”,学校还要考察企业的社保,落实不好的根本得不到用工订单。
18岁贫困女的厂长梦
面对数十名来自全国网络媒体记者的提问,以贫困生身份免费入学三年的周小蓉说出自己的梦想:“毕业后,我要开一家自己的服装厂。”
周小蓉是丰都县三坝镇的村民。去年9月,她和村里的几个小姐妹一道,上了三峡职业技术学校,成了该学校服装班的014号学员。在这里,她要学2年的服装设计。因为被纳入贫困帮扶对象,她的学费和生活费都被免掉了。她说,毕业后,将选择一家工厂,凭学到的手艺赚钱,慢慢实现理想,“我有技术,而且肯吃苦,肯定行。”说到未来,这位18岁的女孩嘴角浮出微笑。
在移民腹地的丰都,每年的计划是免费培训8000名移民。
“移民经济是库区的第一经济”。市委书记汪洋说,去年,重庆就提出要把劳务经济作为库区,特别是一些人口大县的第一经济。主要是想把这些人转移出去,让他们到城市有新的谋生手段,当然我们在城市实行了一些对接的方式,为他们进入城市创造便利的条件。人走出来了,留在当地的人可以对现有土地实行规模经营,人均占有资源的数量相应增加,致富才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