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文化创意产业,而中国电影却在产业化过程中遭遇着种种问题,观众在骂完《无极》后,更愿意看《馒头》,中国电影怎么了?文化创意产业又面临着哪些问题?在第十四届大学生电影节到来之际,《北京商报·文化创意产业周刊》邀请业内专家和电影界企业高层,就电影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发表真知灼见。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江平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并就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制片人制度做了发言。
主办方致辞 为文化创意产业“铺路搭台”
北京正在静悄悄地完成一次产业结构的整体布局。首钢、石化等相当一批重污染、高能耗的产业正逐步退出北京产业结构的舞台,由谁来顶替它们,那就是北京市乃至全国提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北京商报》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报道,作为一份媒体,我们的责任不是创造思想,而是传播思想,是给业界的精英和专家搭建一个合适的舞台,让学者和精英通过我们的话筒来发表意见,通过我们的媒体把大家的言论传播出去。
电影本身就是文化创意产业9大类中的一类,《北京商报·文化创意产业周刊》关注的不仅仅是电影本身的创意,我们更加关注的是电影这条产业链。它的营销,它的市场拓展,电影本身能不能赚钱,怎样赚钱,目前这条产业链上哪个环节是薄弱的,哪一块是缺失的,哪一块是亟待完善的,《北京商报·文化创意产业周刊》就这样从产业的角度看问题。
创意立足文化造就产业
《北京商报·文化创意产业周刊》对文化创意产业做了连续十几期在业界非常有影响的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学校研究界的注意。正是源于北京商报社想做成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媒体平台的目标于是有了今天这个合作。
作为国家倡导的创意经济已经到了深入研究的关口,北京2006年人均GDP达到6210美元以上,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达960多亿元,占全市GDP的14%,这一迅猛发展的背景促使我们寻找世界性的发展眼光。在当今的时代一个文化产业,没有对于文化的追求难以有思想的创意,也就不会确定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点;创意如果不立足于文化,也难以造就现代价值的产业;而文化如果只守旧不创新,产业的规模难以实现。创意和文化,没有产业的实现和消费的认可只是空中楼阁;文化创意产业有了创意,其产业链的完备性才能得以成立。
全面发展基地的产业链条
我们对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做了一个实证性的研究,在它4大行业能够进一步规模化的前提下,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针对软件设计行业发展,可以考虑把美英法等国的管理方式、税收减免、人才引进的经验作为借鉴。二是互联网与通信的信息技术服务,建议综合整理基地各类创意网站的信息需求,政府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对于创意非常好,但又缺乏资金的互联网企业,由政府出面,联合一些风险投资资金,或者设立一些专项基金加以扶持。
第三个环节,发展动漫产业的营销及其信息平台,采用政府和民间的资本联动,比如各出50%的资本。先导基地要积极推进海淀区一些与动漫产业相关的法规的出台。对于先导基地动漫产业资金的支持可由政府直接拨款或是设立产业基金,为企业贷款提供长期的担保也是可行之道。应该积极建立并推动基地新兴出版物的发展,打造一个完善的行业产业链条,推动传统的图书音像向数字图书与电子出版物的转向。加大扶持中关村的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内第三极书局的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推动知识产权的保护。由政府和企业联合出资,为热心于数字图书与电子出版物、有一定的技术,但是缺少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系统和长期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