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委常委黄宗林透露,新的大昌古镇将在“五一”之后开放。
他说,以前曾有“五一开放”的计划,由于复建进度稍显缓慢,所以不能强求,不得不稍微推迟。“现在只是把房子修好了,还有部分整旧如旧工作没完成,房子看上去比较新,和周围的环境不协调。古城的业态也没有完善,还是一座空城,这也将推迟开放时间。”
按照规划,复建的古城里面将没有居民(原住民居住在古城外边专门修建的仿古建筑当中,每户人家的平均居住面积在400平方米上下)。
古城的全部建筑将用来发展业态,大致划分为旅游商品区、餐饮区、民风民俗展示区等,目前正在招商。
古镇开放后,小三峡的游览客船将提速,缩短在水面上的停留参观时间,留出30至40分钟游览大昌古镇,但游览的总体时间不变,使游客的三峡游更丰满。大昌古镇的门票问题还未确定,可能统一在三峡游门票中收取,也可能单独收取门票。
新旧比,三不同
巫山县文化局副局长葛列军说,和老的大昌古镇比较,新的古城有这么一些特点:规模更大,除了35处复建的古建筑之外,还增加了1万多平方米的仿古建筑,分布在南门的右边。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和老的民居融合在一起,使古城韵味更浓烈。
功能更完善,以前城墙和护城河受到了一定破坏,墙砖风化严重,护城河的水面太小,已经分别对此进行了修复。还新修了大量的市政设施,比如排水管网和路灯等,使其具有一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古城的江南风味更加浓烈。每一处民居之上,都有高高的封火墙,以及翻卷的屋檐,青色的墙壁。前边的大宁河由于水面升高,犹如一面湖水,环绕在古城周围,更具有明显的江南风光。
葛说,大昌古镇是继白鹤梁、石宝寨和张飞庙之后,三峡库区地面文物抢救性保护的第四大工程。投资3000万元,融合了江浙建筑风格和川东民居特色。现在,它的原貌基本没有改变,原住民也搬迁到周围的仿古建筑当中,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这是世界古民居保护史上的奇迹。
那些人,那些事
这几天,周民根捧着几根莴笋,天天从大昌古镇穿过。因为他的家在古镇后边,菜地在古镇前边。他是一个62岁的和善老人,从小在这里长大,知道许多故事。
“我以前居住在大昌粮站,你看,就是这栋房子。”周民根对记者说。这栋房子一楼一底,砖木结构,坐落在丁字街,已经复建完毕。但是周民根不能回到这里居住,这里要进行旅游开发,以后主要用来接待游客。他的新家距离此100米左右,是一栋墙壁粉白的仿古建筑。
我们一起去参观周民根的新家,底楼有80多平方米,空着。二楼的防盗门紧锁,已租给了别人。三楼的防盗门紧锁,也租给了别人。四楼的防盗门紧锁,暂时空着。一直上到五楼,才是真正居住的地方。他说:我这房子400多平方米,我家一共9口人,现在只有我一人在家居住。
他在大宁河上驾船,经常在河面上往返,每次返回,看着新大昌被青山绿水环绕,心里觉得特别温暖,对这里充满了深深的热爱。“不容易啊,大昌能够历经九死一生保存下来,现在又重新复活,真的很难。”
他介绍,明成化二年,即公元1466年,附近的石和尚率部起义,攻入当时的泰昌县城(现大昌),整个古城被全部烧掉。后来人们慢慢重建,基本恢复了原样。
到了1508年冬天,农民领袖鄢本恕起义,然后顺着大宁河南下攻入大昌,第2年春天大昌又被烧掉。到了明崇祯七年(即1634年),张献忠起义之后攻入四川,后来攻陷大昌,大昌又被烧毁。
“知道大昌过去的劫难,我们就特别珍惜现在的光景。”现在,周民根每次跑船回来,都会查看是否有污水流入大宁河。门前栽种的树苗是否缺水,门后的垃圾是否清运。同时发动邻居做了许多义务劳动,力争用微薄之力,让大昌更加干净。
搬迁之前,周民根的房子只有100多平方米。和妻子抚育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天天辛苦地种地、做醪糟、接待游客,有一份微薄的收入。现在,他和老伴都吃上了低保,3个儿女都已长大成人。他们的生活和大昌一起成长变迁,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我大儿子目前在外边打工,大昌开放之后,他将马上回来,就在自家做生意。”周民根说,他们对大昌的前途充满了信心,相信世人会接受新的大昌。首席记者刘邦云\文史宗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