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肉”
翠玉白菜
毛公鼎
第一次到台湾,想参观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因为早就知道有种说法,故宫的一半在北京,那是它的躯壳;另一半在台北,那是它的内脏。
1948年底,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令故宫博物院挑选贵重文物运往台湾,加上南京中央博物院的文物及其它单位文物,目前台北故宫典藏品数量近70万件。能亲眼看到这些宝物(虽然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也算大饱眼福,况且近期正在举办百年难遇的世纪大展“大观——北宋书画、汝窑、宋版图书特展”,一批宋代稀世珍宝亮相此次大展,过这村没这店儿,时不我待。
但到了故宫才知道,大展刚刚结束,失之交臂,颇为遗憾。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当你走进这凝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殿堂,还是被它的博大精深所震撼——玉器、青铜器、瓷器、珍玩、书画、图书等等,真可谓物华天宝,琳琅满目。凡到这来参观的人大都会问,在这众多的故宫文物中,哪些堪称“镇院之宝”呢?在台湾的文物专家们曾从中挑选了十件,取名“故宫十大国宝”:西周晚期的青铜器散氏盘、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达赖喇嘛五世送给顺治皇帝的礼物镀金镶珊瑚松石坛城、北宋著名画家范宽的松山行旅图、北宋郭熙早春图、宋朝画家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南宋国子监刊本《尔雅》、清藏文大藏经、张居正为当时年仅10岁的万历皇帝所编的教科书帝鉴图说。
不过普通民众与专家们的看法大不相同,根据“票选十大国宝”,其中仅一件和专家评选重合,它们的座次是:清翠玉白菜高居榜首,接下来的陆续是战国龙形佩、元大雁玉带饰、清院本清明上河图、清掐丝珐琅天鸡尊、清高宗夏朝冠、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汉玉角形杯、清杨维占雕沉香木香山九老、清竹丝缠枝番莲多宝格圆盒。
由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受展厅面积所限,经常展示的只有几千件,通常每三个月到半年会换一次展品。据说要把这里所藏稀世文物逐个儿在世人面前亮个相,至少需要三十年时间。所以来过的人也只能是管中窥豹。
尽管这里展出的文物是常换常新,但是有三件“镇院之宝”却是长期展出。按导游的戏说,台北故宫有一道“美味”就是“用毛公鼎炖翠玉白菜和东坡肉”。“翠玉白菜”是清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嫁妆,它的雕刻一体成形,翠绿的菜叶与润白的叶柄浑然天成。白菜的造型象征女子清清白白,而在菜叶上还有两只昆虫,一只体形较大的是螽斯(俗称纺织娘)、另一只是蝗虫,象征多子多孙之意。“东坡肉”是一块肉形石,“肉”的肥瘦层次分明、毛孔清晰,看上去没有一点石头的影子,活脱脱一块连皮带肉、肥瘦相间的红烧肉。“毛公鼎”腹底有近500个字,记录了毛公辅佐周宣王,后来获得周宣王赏赐而铸此鼎的事实。“毛公鼎”铭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称得上是无价之宝。
然而,这三件宝物中有两件出了问题。导游指给我们看,菜顶端螽斯的左边触须,出现约一厘米的缺损。近来台湾媒体披露,200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期间,民进党为了胜选,玩命鼓噪“南北文化平权”,开了许多“支票”,包括在台南建故宫分院,还逼迫台北故宫博物院挑选100多件宝物到高雄市立美术馆展览3个月,其中就包括翠玉白菜。此举在当时就引起激烈的争论。有识之士认为,这个“镇院之宝”绝不应该借出。展期满后,翠玉白菜回院时,传出遭毁损的消息。台北故宫院长澄清,根据院内资料显示,螽斯的须早就断了,与南下高雄展览无关。与传出翠玉白菜遭毁损同时,也传出这块“东坡肉”有缺角。
就在翠玉白菜受损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时,台湾《中国时报》又披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引起轩然大波。说是台北故宫所藏重要文献《满文原档》中的一页“女尸图”,早在1969年送到外头拍照存档时就离奇失踪,至今下落不明。《满文原档》以旧满文撰写,详细描述了努尔哈赤与皇太极这两位清代的开国君王,如何在关外壮大以及如何建立清朝的故事。由于《满文原档》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研究和语言研究价值,岛内外学者一直要求将它出版发行。1969年,台北故宫决定将《满文原档》发行成书。由于条件所限,台北故宫只能将文献原件送到外面去照相。但有一天,故宫图书文献处在检查送回的文献时,赫然发现送出去的文献有一页消失了,后来怎么追查也找不到。这遗失的一页文献本来没有名字,因为上面画有裸体的女性尸体,工作人员于是取名“女尸图”。由于“女尸图”的遗失,后来台北故宫下令,故宫文物一律不能离开院内。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台湾民众和媒体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如果说珍宝的损害遗失令人痛惜,那么台北故宫的去中国化则使人愤懑。台当局竟通过一项“决议”,称要修改台北“故宫博物院”组织条例,将藏品说明中原有的“宝物来自‘北平故宫’与‘中央博物院’”等文字完全删除。按他们的逻辑,他们不是中国人,但中国的文物是他们的。如此抹煞和歪曲故宫文物的历史,显出一副泼皮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