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效农业,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最近,记者在几个县(区)采访,了解到几种不同的支持、引导方式——
锡山:我建大棚,你来经营
无锡锡山区的做法是:由政府投资建设设施农业,租赁给有一定实力的单位和个人来经营,以此引导农民发展高效农业。
锡山区农林局副局长王建介绍说,该区政府总共投入3000多万元,建立了国内一流、被誉为“江苏第一园”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示范园里既有10万平方米智能化温控光控大棚,还有10万平方米的一般大棚。建好大棚和水电、道路等配套设施后,区政府向社会招聘经营主体,经营主体向政府支付租金。这使得一大批经营实体纷至沓来。租赁这些大棚后,经营者又投入4000多万元把这些大棚建成名副其实的“农业工厂”,种植高档果蔬和花卉。智能化大棚平均每亩年利润超过10万元,亩均利润超过了一般的工业项目。而政府也能在一定期限内收回所有投资。更主要的是,这些大棚给周边农民起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几乎用不着动员,周边农民纷纷仿效,并与租赁大棚的农业经营组织合作打市场,出现了一批亩均利润超万元的田块。
丹徒:农民开发,财政支持
镇江市丹徒区的做法是:财政直接补贴发展高效农业的单位和个人。
“这种做法又分为两种。”丹徒区财政局局长冷顺康介绍说,一是政府替农民建好基础设施,为发展高效农业奠定基础。比如,该区的江心镇是长江中的一个岛,果蔬业一直很发达。为了使之进一步做大做强,该区政府去年在这个岛上投入150万元修建道路,并疏浚沟渠,配套自来水喷灌设施,全岛的设施农业因此迅速上了台阶,亩均利润接近1万元。二是给发展高效农业的农民具体的补贴。如高效农业规模在10亩以上的农户,可获得政府一次性补贴;为了鼓励茶农改良茶种,政府给予每亩700元的补贴。“丹徒的财政并不宽裕,但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是不遗余力的,比如,区里对一家食用菌培植企业给予25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温氏养鸡公司也给予50万元扶持。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这两家龙头企业能够带动一大批农户发展高效农业。”
溧阳:政府引导,共铸品牌
溧阳市政府引导发展高效农业的一大特色是:引导各种合作组织,共打一个品牌。溧阳市委常委、副市长狄立新介绍说,溧阳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势头十分强劲。但即使是投入上亿元的农业开发企业,单个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打响品牌比较困难。“天目湖的旅游品牌已经打响,生态环境之好已广为人知。因此,溧阳市政府协调各开发企业,共同把60多种农产品注册为‘天目湖牌’,各开发企业在这一大品牌下标明小品牌。统一使用一个品牌的好处不仅使大家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更重要的是迅速叫响了品牌。比如,去年溧阳的茶叶成功进入北京人民大会堂,如果靠单家开发企业,是出不起‘入场费’的。”本报记者朱新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