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玉米供求日益趋紧的形势,势必会影响我省玉米加工业的发展。对目前正如火如荼发展的玉米加工业而言,很可能会出现粮源紧张问题,进而出现加工企业抢粮源,无序竞争的局面。为此,有关专家建议,当前应未雨绸缪,在大力扶持玉米加工业发展的同时,还应对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两年翻一番加工业快马加鞭
近几年,玉米产业在很多国家,包括我国的发展可谓快马加鞭。近3年,我省玉米加工业也走出了以往低迷的局面,发展迅猛。一些新建的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陆续投产,原有的大型玉米加工厂也都纷纷扩建,2004年我省玉米加工能力为258万吨,2006年达到500万吨左右,翻了将尽一番。目前,我省已建成玉米各类加工企业1300多家,年玉米加工能力1400多万吨,实际加工能力在600多万吨以上。有省级以上玉米加工龙头企业十几家,加工能力200多万吨。据不完全统计,我省正在建设和扩建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还有5~6家,预计今年我省新增玉米加工能力在100万吨以上,玉米工业需求将达到600万吨以上。
加工能力过剩
重复建设令人忧
目前,我省大部分玉米加工企业都集中在玉米产量较大、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而且多数企业开工率不足50%,如果全部开工,就可能出现原料不足的情况。业内人士分析说,在加工企业周边地区,多元收购主体会聚,可能引起价格竞争激烈,一方面会对全省玉米收购价格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可能引起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另外,虽然玉米加工企业数量多了一些,但大规模精深加工的并不多,80%以上加工产品属于粗加工或一次加工产品。产品结构雷同,这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同样令人忧虑。
早有粮食专家指出,发展玉米加工业可以更好地调控玉米市场余缺,避免农民卖粮难。在我省这样的玉米产业区加快发展玉米加工业,有利于将玉米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快地区工业化进程;建设一批大型玉米深加工项目,则可以整合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层次和整体竞争力。但与此同时,也应该对玉米加工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防止一哄而上造成的投资重复、资源浪费和市场大起大落,影响玉米行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玉米用途还是以饲用为主,且饲料用玉米的需求增长很快。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出的紧急通知表明,由于我国一些地方玉米加工业的过快发展,已出现加工能力过剩的倾向,还有的地方出现与饲料工业争粮的问题,影响畜牧业发展,因此不得不考虑进口玉米。
整合深加工区域布局需规划
为避免我省重蹈以上的覆辙,采访中,我省一些专家学者一致建议,发展玉米加工业时应该既积极又慎重,对玉米加工企业采取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政策。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慧秋建议,对玉米加工企业进行全面规划,包括对玉米产业区域布局进行全面规划;全面整合玉米加工企业产业资源,在玉米产区培植大型玉米精深加工企业;在加工业非集中地区,采取一定的扶持政策,加强中、小型玉米加工企业发展,解决农民卖难和增收难问题。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梁金钟教授建议,提高玉米战略资源意识,挖掘玉米效用。根据国外资料统计,玉米深加工产品多达2000种以上,作为食品行业重要原料的淀粉80%都是玉米加工的,这决定了我省玉米开发的巨大潜力。我省是玉米淀粉生产的大省,通过对玉米淀粉的综合加工和深度利用,不仅可以延长玉米加工产业链条,回收和提取多种有效物质,增加玉米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减轻环境污染,为群众提供丰富的食品。
目前,我省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玉米加工业专项规划。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省玉米加工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