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春天的脚步,5,12护士节近了。自从护理先驱南丁格尔女士提着一盏小马灯点燃生命之光,她们就拥有了一个动听的名字--白衣天使。每天,她们把燕尾顶在发梢,把圣洁挂在胸襟,用勤劳的双手和博大的爱心,呵护着脆弱的生命。而在她们灿烂的笑容背后,却有着鲜为人知的苦与累:没有双休日,冬冷夏热的三班倒,生物钟紊乱,每天在白色的病房里奔波,年复一年快节奏地重复着单调枯燥的工作。
患者不会忘记天使的真情,社会更不会忘记这些天使的无私奉献。
为推动首都卫生系统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首都的医疗护理水平,北京市卫生局、首都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委员会、北京护理学会于今年3月决定,在首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首都十大白衣天使评选活动。此次评选本着单位推荐、社会公示、上下结合、民主集中的原则,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首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踊跃参与,共推荐了62名同志参加评选。其中,年龄最大的58岁,最小的28岁。
今天,本报对初评入围的20名首都十大白衣天使候选人的主要事迹进行公示,并欢迎读者在首都之窗网站进行投票(www.beijing.gov.cn),得票总数排名前10名的同志当选首都十大白衣天使,将于5·12护士节前夕正式揭晓。
(一)履行使命奉献爱心
李淑君:二炮总医院护士长,44岁。三十九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二炮十大砺剑尖兵、十七大代表、一等功臣,受到胡锦涛主席的接见。她在战场救护、98抗洪、抗击非典等重大任务中屡建功勋。在护理工作岗位上更加敬业,再创佳绩。她潜心研究新形势下的护理工作方法,创建了淑君护理工作模式,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军医疗成果三等奖、二炮医药卫生成果奖。在她的带动下,全院涌现出淑君式好妈妈护理组、好女儿护理组,亲情式护理已成为全院护理工作的品牌,她领导的李淑君护理组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荣立集体三等功、连续四年评为医德医风先进单位,并涌现出全国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李萍等一大批模范护士。
(二)跨国越洋的天使
陈晓阳:武警总医院麻醉科主管护师,42岁。她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满腔热忱为病人服务,曾荣立二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护士、优秀带教老师,获武警部队首届护理技术比武第一名,获军队及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2项。先后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论著4篇。她独创了手术患者心理安慰法,被称为晓阳麻醉针;穿刺技术过硬,被称为晓阳一针准;配合医生手术穿针引线又快又准,被称为晓阳飞针。她先后3次随中国国际救援队赴国外执行救援任务,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护士的良好形象。外国同行感动地说:你是我们心中的圣洁天使。
(三)病魔击不垮的天使
王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29岁。活泼开朗的王方2000年满怀激情地成为一名急诊科护士,但2003年的非典却将她无情地击倒在工作岗位上。当时只能靠呼吸机支持呼吸的她,用笔在纸上写下了:勇敢、必胜四个字。抱着这样坚定的信念,她与病魔顽强抗争了40余天,终于从死亡线上走了回来。在治疗期间,她主动为研究和制作非典疫苗提供血样,并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她在转正申请书中写道:一场灾难已耽误了我两年的时间,难道还要让它影响到我的一生吗?不!我还年轻,现在正是我回报祖国、回报社会的时候。虽然非典让她的7个关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血及坏死,双肺也形成毛玻璃样的纤维化改变,但就在王方刚刚可以自己站起来的时候,她三次递交申请书,坚决要求重返自己热爱的护理岗位。
(四)癫狂世界中的男子汉
王昕:北京回龙观医院老年科护师,30岁。他曾多次获得院级金牌护士、先进个人,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12载,王昕饱尝这个特殊职业的酸甜苦辣--精神病人暴力冲动时留在他手臂上的咬痕至今隐约可见;他蹲下来为病人洗脸、剪趾甲细微照料的场景让许多家属为之感动。在他的精神抚慰下,不知有多少位患者从癫狂的精神世界中重新找回自我,不知有多少抑郁症自杀的患者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更不知有多少位患者不再被家庭和社会抛弃。回想12年前家人、朋友对自己从事精神科护理的质疑和嘲讽,王昕坚定地说我从不后悔,病人偶尔真情流露地说一句王护士,你真好!是他最大的安慰和动力。
(五)患儿的需要是我的选择
云桂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外科主管护师,51岁。曾获北京市卫生局优秀党员,首都卫生系统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宣讲团成员,北京广播电台我为你感动--我身边的共产党员、草根榜样称号。在儿科,有很多患直肠闭锁、肛门狭窄、巨结肠等疾病的孩子,手术前都需要进行反复洗肠。给孩子洗肠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承担很大风险,因为孩子小,肠壁薄,病情复杂,又常常哭闹、躁动,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肠穿孔等严重后果。1999年,云桂芳根据工作需要,由一名护士长变成了儿童医院第一位专职的洗肠护士,7年来,她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1万多例手术患儿的洗肠工作。
(六)3.5万余次的监护
刘淑媛:安贞医院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长,58岁。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护理一线工作45年,至今已监护病人3.5万余人。她尊重人格尊严,无论病人是否清醒都时刻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她以病人为重,扶病人拍床旁胸片长期受X线照射,引起血象变化却毫不介意。她杰出的表现令国外同行折服,被誉为用全身心看护病人的天使。她致力于提升我国重症监护领域学科水平,分析总结1万余例病人术后并发症,为患者生存康复提供保证。近年来,她更新理念与国际接轨,创建ICU护理管理模式:实施12小时工作制及浮动工时,在国内率先推行监护室护士长夜班在岗制。她潜心培养人才,打造了一支具有现代监护理念及专业技能的卓越护理团队。
(七)真情服务艾滋病患者
王克荣:北京地坛医院护士长,44岁。在她的手机里存储了100多个艾滋病患者的电话,有困难找王姐成了这些特殊患者的习惯。一位女患者被单位开除后找到王克荣,王克荣牺牲了休息日,东奔西走为她安顿住处,找了个零活儿。一位老患者因急性胰腺炎住进一家综合医院受到歧视,想到自杀。王克荣接到他的电话后,拖着高烧的身体去帮助他。患者受伤的心灵得到抚慰,她却被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和王克荣聊天,她常提到我们村……,其实我们村就是她先后30多次深入工作的艾滋病高发区河南商丘某村。村里的一位患者去世了,家人悲痛欲绝、手足无措,王克荣亲自为患者净身、穿好衣服,组织遗体告别仪式。家属被感动了,把遗体留给了医院,供医学研究。
(八)无悔的选择
郑一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护理部主任,49岁。她同时担任中华护理学会理事,北京市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护士、北京市十大自学青年等殊荣。参加工作30年,一心扑在护理事业上,曾担任过急诊科、综合科护士、护士长。她领导的急诊科团支部被团中央、卫生部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多次受到市卫生局、团市委的表彰。任综合科总护士长时,她提出一流的技术护理,温馨如家的心理护理模式,深受患者好评。竞聘走上护理部主任岗位后,她以质量管理为基础打造一流团队,北京市护理质量改进中心落户友谊医院。在抗击非典、海啸国际救援、救治台湾同胞工作中,她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她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0余项,填补了北京市护理科研课题的空白。
(九)护心天使
张海泳:北京朝阳医院冠心病监护室护士长,35岁。她曾先后在医院心脏科病房、CCU及心外ICU工作,1999年到澳大利亚研修冠心病监护等技术。回国后,她刻苦钻研业务,将在国外学到的新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配合医生开展了主动脉球囊反搏、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病人中的应用等多项新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她在危重病人监护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担任本院急危重症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承担全院护理人员最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和危重症监护技术的培训工作,为不断提升危重症护理水平做出了不懈努力。2006年,她荣获北京市总工会颁发的北京市新技术、新业务创新标兵称号。
(十)一个普通护士的故事
孟彦苓: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病与危重医学监护病房护士长,33岁。侯奶奶,我就一直在您身边。等会管子拔了,我们一起聊聊天。奶奶,加油!当病人被疾病折磨得烦躁不安的时候,她的安慰就是最好的镇静药。谢谢你的精心照顾,给了我第三次生命。当一个16岁的花季少女留下这样一张感激的字条的时候,她不知道,那个整天像照顾亲妹妹一样照顾她的护士正怀有身孕。她更不知,为了照顾病人,这位护士不得不忍痛做掉了自己的孩子。素手纤纤一枝花,热血青春为谁洒。读着自己亲手护理的病人饱含深情写下的赞美诗篇,孟彦苓却说:其实我没做什么,是大家团结一心,才把这么重的工作做好。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日复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毫无保留地奉献。
(十一)造口患者的贴心人
赵晓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护士,35岁。在中国,有超过100万的肠道肿瘤患者接受造口治疗,且以每年10万的速度递增,但仅有80多名获国际认证的专业造口护士为之服务,赵晓维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她工作的病区,造口患者不能有效控制排便,大便污染衣物,心理自卑,行为远离人群……她理解、接纳患者的痛楚,粪便污染双手她丝毫没有怨言;她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缓解他们对造口的恐惧,教会他们更换造口袋的方法;她详细传授造口知识,教会患者训练规律排便的方法,指导他们科学管理造口;她担当起关爱患者的责任,呼吁全社会的力量,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回归社会。
(十二)病人的守护神
梁瑛琳: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护士长,49岁。她从事护理工作28年,担任护士长15年,曾获全军模范护士称号、荣立二等功,但她始终淡泊名利,在她眼里,最重要的是那些需要帮助的病人。为了护理无依无靠的受伤民工,在母亲骨折最需要她的时候,她选择了责任,因为她知道,母亲还有其他亲人照料,而这位农民,随时有走上绝路的可能。她为这位农民熬鸡汤,送饭菜,擦身,洗漱,端屎端尿,奔波医药费,使他有了重新生活的勇气。面对非典疫魔,她毫不畏惧,率先请缨,两次进入非典病房,经历了生死考验。28年来,她每天都用爱心和行动感动着病人、感染着同事,她是病人心目中的守护神。
(十三)溶进传染世界
王新华:解放军302医院小儿肝病科主管护师,35岁。她曾先后11次获嘉奖,5次被评为优秀护士。该科收治的患儿来自全国各地,从襁褓中的婴儿到几岁的顽童,再到十几岁的少年,大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王新华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对待每一位患儿。去年11月,该科收治了一个两岁肝炎患儿,双手十指和双脚脚趾全部肿胀化脓,创口处不断流出散发着恶臭的脓血。王新华不怕腐臭,不怕传染,主动承担起护理该患儿的重任。她耐心地为患儿清洗脓血、喂药敷药。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儿奇迹般痊愈康复出院。在科里,王新华注重培养新生力量,甘当人梯,她所带教的护士如今大多已成为全院各科的护理技术骨干。
(十四)托起明天的太阳
荣利:北京妇产医院助产士,34岁。她已在产房工作了14年。当她在传染病医院工作时,一位艾滋病产妇来分娩,在场的同事充满了恐惧,纷纷避让,她却毫不犹豫地穿上隔离服为产妇接生、护理。之后,同事问她:你真的不害怕吗?她回答:我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和分泌物传播,但我更清楚助产士的职责,为了产妇我别无选择。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荣利毫无畏惧地首当其冲进入隔离病房,带领全体护士运用熟练掌握的传染病知识和专长,为患有肝炎、梅毒等传染病的产妇接生、治疗、护理,几个月没回家。她常说:人们把母婴两条生命,把全家的幸福托付给我们助产士,我们要全力保证她们的安全,要用我们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
(十五)平凡的绿叶
王红:北京医院老年综合内科病房主管护师,41岁。她的病人多是为党和国家建立了卓越功勋的老一辈革命家。1994年3月,王红被派去学习血液透析,她以最快的速度熟练掌握了这项技术,大家一致推举她负责老年内科透析室的管理工作。由于表现突出,医院派她到刚结束战乱的某国工作。2003年非典来临时,她又丢下了家中正在生病的父亲,义无返顾地奔赴抗击非典一线。面对工作、事业和家庭,她的选择是为党和人民奉献。她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曾多次被评为部级、院级优秀党员、优秀护士和卫生部防治非典先进个人。她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她无愧于头上这洁白的护士帽。她说:花的事业是甜美的,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的、专一的、垂着绿茵的……
(十六)累晕在病房的护士长
王秀卿:中日友好医院大外科护士长,54岁。她为人正直、品德高尚,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她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业务,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外科、急诊急救等各种疑难、危急、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她严格管理,认真履行职责,带出了一批善于吃苦、乐于奉献的高素质护理人员。非典期间,作为全院年龄最大的护士长,她主动请缨,率先带领70多名护士先后两次进入重症病区,勇敢地承担了最危险的吸痰、插管等工作,她曾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滴水未进,直至晕倒在病房。王秀卿先后获得“首都优秀护士”和“全国防治‘非典’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十七)全心攻关护理科研
董虹: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结核二病区护士长,41岁。从一名护士成长为护士长并晋升为副主任护师,20年来她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为传染病人服务上,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被评为优秀护士、优秀护士长、优秀共产党员,两次荣立三等功。她先后在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8篇,参与编写专著2部,2项课题获军队科技进步3等奖。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她带领结核二病区护理组首批进入非典病区,与病魔展开了殊死搏斗,在73个日日夜夜里经历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为此她被评为全国防治非典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军优秀党员、总后防治“非典”工作先进个人、首都优秀护士。
(十八)祥雨彩云洒满人间
韩祥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病房护士长,52岁。她看到传染病人不仅要忍受疾病的折磨,还受到社会的歧视,总是尽可能帮助他们。为了帮助孤寡和经济困难的病人尽快康复,韩祥云常从家里端来鸡汤,买鲜鱼虾。病人去世了,她不顾病人身上、被褥上满是血污,为死者擦身更衣。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医院收治第一例病人时,韩祥云不顾个人安危第一个冲上去,值第一个夜班。她连续工作累得患了急性喉炎,悄悄用上激素仍坚持一线工作。她虽赢得了许多荣誉,但仍一如既往努力工作。2006年,她带领的传染科病房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劳动者之歌”向全国介绍了她的先进事迹。
(十九)用心守护健康
石丽: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成人外科中心术后恢复室护士长,46岁。从事心血管术后重症监护工作17年,参与监护、抢救的患者达万人。她领导的团队成功完成了70例心脏移植、17例左心辅助和50例体外膜肺氧合等高难度的术后监护工作,制定了终晚期心脏病术后多项护理管理措施和工作流程;她倡导及建立了体疗小组,降低了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心血管外科术后监护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她配合医院及护理部首批申请并圆满完成了北京市ICU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认证工作。她还多次在心血管病论坛上进行学术交流,受到护理同行的广泛好评。2005年她被评为医院及医学科学院先进积极分子、北京护理工作创新标兵。
(二十)大爱无疆
刘秀嶺:首医大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护士长,53岁。曾在高风险高压力的急诊科工作16年。近5年,她带领针灸科创下了护理“零”投诉,5000多名偏瘫患者“零”褥疮的好成绩,而同样患偏瘫的母亲却在家病情加重。她做护士33年,32年全勤,工龄假和加班全部奉献。她经常指导偏瘫患者到户外进行康复锻炼,母亲偏瘫23年以来,她却只推着轮椅带母亲逛过一次街。她天天为患者伙食操心,却经常不得不让孩子在家里将就吃饭。小护士叫她“母亲”;医生说她是“勤劳的小蜜蜂”;主任称她“老黄牛”;父亲说她是“铁人”;儿子说她“把一份职业干成了一项事业”;患者说她“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她舍小家顾大家,把大爱献给了患者,却亏欠了家人。她是当之无愧的爱心天使。
读者朋友:欢迎您登录首都之窗网站(www.beijing.gov.cn),观看20位候选人的详细事迹和电视片,投票选出您心目中的“首都十大白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