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一股“赶考风”正在许多学生家长之间流行。每当有重点校要招新生,他们就蜂拥而至,争相
给自己的孩子报名参考。有些小学生,一月内就参加了三四次这样的考试。
时间:4月22日清晨地点:哈市南岗区某民办初中门口
事由:小学升初中报名考试
为报名,爷爷蹲守了一宿
4:40,城市还未从睡梦中完全醒来,张大娘便打车匆匆赶到这里。本以为能抢个好位置,没想到门前已经排起了几十米的长队。
一打听才得知,排第一名的,昨晚上就来了。这位裹着厚棉袄的老汉说,自己是来给在锅炉小学读书的孙子报名的,因家离得比较远,怕排不上号,昨晚六点就拿着马扎、保温水瓶排在了大门口,有数百人陪他一起度过了这个寒冷的夜晚。
交谈中得知,这所民办初中今年只招560名新生,此前已经进行了几次报名,发出去了6000多份准考证,因“家长要求报名的呼声很高”,校方决定再进行一次补报,限定人数为1500人。
在校门口停着一辆黑色轿车,来报名的都去车窗口领一张小纸片。记者也前去领了一张,上面号码是351号。
6:40左右,队伍已经延伸出去三百多米,跨越了两个街口,粗略估计得有上千人。因为人越来越多,队伍不时出现阵阵骚动。很快,十几名穿制服的保安人员赶到现场维持秩序。
把考试当“锻炼”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家长。许多人已经领孩子考了其他的学校,来报名是想撒大网,多一个选择的机会;而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他们的动机竟是:锻炼孩子。
在某区机关工作的李婧说,女儿所在小学的对口初中是师大附中,她根本就没打算来这儿上学,这次前来报名,就因为听说这家学校办得不错,想让女儿来考一下试试,权当一次能力测验了。
一位中年男士也吐露了同样的想法。他说,今年以来已经领儿子参加了四五次考试,听说哪里有升学招生考试(主要为一些民办学校)就去报名,反正也不要啥费用,目的就是让孩子“长点见识”。他认为:孩子在平时多一些实战演习,到大考时就不会慌了。
有一个小学生正在等里面的妈妈。说起考试,童稚的脸上露出些许无奈:“我今年都考好几回了,松雷中学的学费都交完了,妈妈还非让我来这里再考。”
“总考试,累不累呀?”记者问。
“累!”
一个老大娘领着小女孩也挤在人群中。女孩才上四年级,是被奶奶硬拉来“感受气氛”的。大娘说:让孙女来看看升学考试的场面,有点紧迫感,回去好好学!
跟风赶考,各方难堪重负
7:05,开始向校园里面放人,家长们缓缓向前移动。一位大娘因为忘记了带户口本,被工作人员拦在门口,急得立即哭起来:同志求求您,放我进去吧,我这么大岁数排了大半宿队……不过绝大多数人还是顺利地进入校园,办理了报考相关手续。当他们从侧门走出来时,脸上的表情如释重负。
7:45,聚集在校门口的人群渐渐散去。
对于不断参加这样的招生考试,许多家长表现出了无奈。一位家长说:每次去考试,孩子很辛苦,我们当父母的也都跟扒了层皮似的!说心里话,也不想这么折腾,可大家都这样,你能不参加吗?没办法,就得随大流儿呗!
只招几百名学生,却一下子涌来成千上万名报考者,这种情况也让招生学校很苦恼。一位民办学校负责人说:报考的学生多,对渴求优质生源的学校本是一件好事儿,可许多家长并不打算让自己孩子来上学,而是跟着凑热闹来了,这就扰乱了我们的正常招生工作,无形中增加了许多管理成本。不过,人家既然来报名了你就得接待,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争先恐后为哪般?
陈宝林
疲惫的家长、无奈的孩子、夜风中长长的队伍———望着这些,我们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鲁迅先生曾这样形容中国人的盲从性:一个人在大街上仰脖望天,马上就会有许多人凑过来一起向天上看。其实,那个人只是因为流了鼻血而已。
今天,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我们许多家长仍在制造这种尴尬。他们密切关注着周围人在教育儿女方面的“最新动向”,生怕错过了什么。别人家孩子学钢琴,他也马上去买,别人的孩子参加奥数班,他也跑去报名,别人的孩子跌跤头上贴了膏药,他就马上去打听这是不是最新发明的启智秘方……然而对于有些人来说,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自己的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常常心中茫然。
当然了,这种现象的成因很复杂,我们短时间内无力改变。可是,除了苦口婆心地劝告家长们祛除浮躁,保持一颗平常心之外,相关部门是否也该采取一些调控措施呢?
(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