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省第十次党代会即将召开,这次盛会是在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引起全省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广泛关注。
本报记者走工厂、下农村、进学校,采访了一些普通党员,他们虽然不是党代表,但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们认为过去五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最大、最好的时期。他们对这次党代会寄予厚望,期待党代会上确定的今后五年我省的发展蓝图,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能够以解决民生问题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加快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进程,实现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让全省人民在省委的领导下,朝着既定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品尝到更多的发展成果。他们的热切期盼也代表了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
发挥余热
“2008奥运会提倡绿色、环保。北京正在筹建的两个电厂采用了我的课题组研制的新型燃烧技术,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绿色、环保、节约。”今年已经74岁的老党员哈工大教授秦裕琨欣喜地说。
1953年,秦裕琨大学毕业后来到了哈工大。从此,他五十年如一日,为了发展我国的能源事业不断的追求和探索。
图为秦裕琨在激光动态粒子分析仪前给学生传授新知识。
党员班组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联箱分厂三通组是一个党员班组。
这个班组的荣誉可不少,“全国青年文明号班组”、“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焊接三通质量信得过省级优秀QC成果奖”。组长、全国技术能手朱凯,哈尔滨市劳模王晓刚,哈尔滨市“三八”红旗手芦萍,公司劳模标兵赵鸿涛,生产骨干彭军,10名成员个个荣誉满身。
前不久,他们接到了一个任务,焊接玉环百万千瓦超临界3号炉、4号炉的集箱,几种特殊材质工艺要求母材必须加热到200℃~300℃才能施焊。面对这异常艰巨的生产任务,“党员班组”没有一人退缩。当联箱加热到300度左右时,人站在几米远的地方,就被烤得睁不开眼睛。大家就用石棉将身体包起来,贴在近300度的工件上进行焊接。因为温度过高,一根焊条下来,手就被烤得通红。小组人员轮番上阵,每焊一根焊条就换人,即使这样,他们手上也都被烤出了泡。为了保证工期,他们连续作战,一干就是12小时。他们就是这样以“血和汗”的代价,确保了各个部件的顺利出产。
图为工作中的党员班组。
奋不顾身
大庆油田首季开门红,生产原油达到1062万吨。这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传到了大庆油田南山采油队,正在抽油机旁进行注水井流程作业的共产党员于兵和他的队友们,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付出后的回报,是他们前进中最大的动力。
2月2日晚8时许,站上“二合一”水炉管线闸门发生事故,70℃高温热水窜出8米多高,于兵奋不顾身地冲在前,更换了闸门,由于抢修及时,避免了大面积冻井事故的发生。
3月27日,一场特大暴风雪,导致队上的中转站、油水井全部瘫痪。深夜,于兵踏着厚厚的积雪,顶着狂风,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两个小时才赶到队里。为了快速恢复生产,他一头扎进生产一线,渴了就喝口凉水,饿了就吃口馒头,困了躺在长条椅上,在两天三夜的连续奋战中,于兵硬是咬牙挺了下来。
4月12日,天气渐暖,可在一马平川的盐碱地上,却是冷风袭人,油井旁的于兵正带领2名党员青年奋力地抢修管线……
这些在常人看来值得书写的成绩,却是于兵最平常、最普通的工作缩影。
图为于兵在抽油机旁进行倒注水井流程作业。
真情付出
“阿姨妈妈!”这是与姥姥相依为命的小雨对民警袁春红的称呼,在5岁的小雨心中,袁春红就是妈妈。而在袁春红管辖的片区内,她不仅仅是外勤民警,还是房管员、协调员……
今年刚刚荣获“省三八红旗手”的袁春红是绥芬河城镇边防派出所外勤民警。走近袁春红,才发现她为群众做的事是那么的平凡而琐碎,没有引人注目的色彩,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她却是乐此不疲。
图为袁春红在“袁春红警务室”爱心超市里清点捐赠物资。
造林模范
30年,营造私有林6公顷,种植林木3万余株,这是谷德培献给大山的礼物。
谷德培是伊春市翠峦林业局扶育河经营所的一名普通党员。他是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人。作为一名林业工人,木材生产的各道工序、各个环节,谷德培都干过,采、打、集、装、运样样都是行家里手。脏活、累活、险活,谷德培总是抢在前,干在先。
图为春天来了,谷德培又进山植树了。
矿山骄子
鸡西矿业集团城子河煤矿安装队于新建,是一位煤矿井下设备安装的专家。多年来他处处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他带领安装队多次如期高效完成安装任务。
今年3月,他接到安装一个260米长、采高3.5米到4.5米的综采工作面。这是该公司开采史上少有的高产高效工作面。面临着工期紧任务重,他科学组织,超前理清工作思路,带领全体机电员工日夜奋战。目前,工作已接近尾声。
图为于新建在井下安装设备。
带头致富
4月10日,在绥棱县泥尔河乡永发村二组村民刘永彬家的育苗大棚里,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老刘,听说你家今年又扣了个70米长的育苗大棚,这地还没种够哇?”“支农惠农政策一年比一年好,这地可有种头儿了,咋能种够!”
刘永彬原本是村里很不起眼的一个人,近两年靠惠农政策致了富,成了村里的名人。致富后,他带头搞示范,主动传授科技种田“秘技”,与村民研究农情信息,热心包扶贫困户。
图为刘永彬(右)在指导村民机械育苗。
回报家乡
今年25岁的侯兆奎是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村民。2001年,19岁的侯兆奎从牡丹江科技专修学院毕业后,一心想着用学到的知识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
经过几年风风雨雨的磨练,侯兆奎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侯兆奎牢记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去年秋天,邻居卢殿生家秋收人手打不开点,侯兆奎听说后二话不说,开着自家的拖拉机到他家一连忙了好几天,可运输费用他却一分不要。
图为侯兆奎(右)向村民传授种田技巧。
(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