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五一”销售旺季的预热节目,第12届上海车展的热度正在快速攀升。在欣赏代表全球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的概念车型和养眼车模之余,观众和各厂家共同关注的焦点只有价格。所有厂家对未上市车型的售价都守口如瓶,只能提供同级别车型的平均价格,而对竞争对手的价格变动却都密切关注,价格仍然是撬动当下中国车市最有力的工具。
经济型轿车仍是主战场
本次上海车展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两厢车大行其道,几乎每一家厂商都展出了两厢车型。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厂商的角度考虑,两厢车制造成本更低,而且大都为经济型轿车,符合中国人目前私家车商务休闲两相宜的消费习惯及消费水平。但如此众多的两厢车上市,无疑将引发经济型轿车市场的价格大战。
自主品牌方面,奇瑞此次推出了一款主打车型A1,该款车为A0级两厢轿车,售价5.88万元,作为面向全球市场的车型,代表了奇瑞这几年在该领域厚积薄发的研发实力;华晨A1(中华骏捷HRV)的推出则显示了华晨希望借助骏捷这两年的热卖,向下拓宽产品线的战略;比亚迪也在本次车展上展示了两厢F3—F3R;首度参加国际A级车展的海马汽车还展出了基于自主研发H1平台的一款两厢概念车。
合资品牌也在两厢车上大做文章。丰田将其在欧洲市场累计销量达到160万台的两厢Yaris带到广汽丰田的工厂,预计于2008年上半年投产;长安铃木的两厢天语SX4将在5月份开始销售,价格在8万元左右;东风日产的骊威在上海车展上正式上市,两厢1.6L的售价也在9万元左右。
上述车型的竞争目标几乎都瞄准了骐达、POLO、206,新车型的扎堆上市,又将在经济型轿车市场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全球汽车资源扑向中国
实际上,与本次车展同步,中国车市正在经历一场浩浩荡荡的降价运动。10多个汽车厂商自2月份起陆续宣布降价,所有规模整车厂商都加入了这次降价大潮。
虽然表面上都是降价,但是各个厂商的降价真伪与否应该区别而论。与以往自主品牌大打价格牌不同的是,此次降价的主力军来自合资厂商。由于自主品牌的利润微薄,许多厂家只是宣称官方降价,将在经销商处的实际销售优惠作实。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此次降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合资品牌在华的产能过剩,以及向下延伸战略的体现。
在全球油价高企的2006年,全世界大汽车厂商的日子都不好过,美国三大汽车厂商悉数巨亏,北美欧洲市场都出现销售滞涨,唯有中国市场涨势依旧。
200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700万辆,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很快将成为第二大汽车市场。标准普尔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到2010年以前都有望保持10%至15%的长期增长。
于是乎,全球的汽车工业资源都开始扑向中国,包括车型、产能和技术。在中国市场如此火暴的情况下,大多数跨国巨头都制定了针对中国的战略,而在汽车工业技术方面,许多独立于跨国巨头的零部件厂商和研发机构也在寻求与本土自主品牌厂商的合作,奇瑞、华晨的自主发动机技术都得益于此。
自主品牌待突破
虽然外资品牌的重点是利润最为丰厚的中高级轿车市场,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巨大,外资品牌也开始关注中低端市场,释放闲置产能。在老车型降价和新车型跟进的双重打击下,依靠薄利多销打天下的自主品牌生存空间日益狭窄。
目前,几乎所有跨国巨头都到中国来建立合资公司,兴建生产线。与此同时,本土汽车厂商也在加紧扩军备战。在国内产销量达到700万辆的时候,实际产能已经突破1000万辆,有数据显示,如果投资增速不减,到2010年,产能可能达到实际销量的一倍。
合资厂商的产能已经出现过剩迹象,带来的结果就是降价。业内人士认为,跨国巨头一旦销售利润收回了投资成本,为了减轻库存压力,一般都会采取降价策略。由于合资品牌具有技术优势和多年在中国市场积累的销售和服务体系资源,向下拓展相对容易;而自主品牌由于缺乏积累,向中高端市场突破的难度则相对较大,10万元的价格“天花板”就是真实写照。
虽然奇瑞、吉利、华晨、比亚迪、江淮、南汽等本土厂商在上海车展上展示了自主研发的中高端车型,但能否最终被消费者接受还是未知数。而无论是零起点的自主研发,或是购买成型的技术,还是与国际研发机构合作开发,都需要雄厚资金的支撑,这是本土企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运用“动感设计”理念的第三代福特蒙迪欧在2007上海车展福特汽车新闻发布会上精彩亮相,并将于今年年底前在重庆工厂投产。(朱宇)(来源:中国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