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éjàvu”(法语词:似曾相识的错觉)泰国政府的官员如今用这个法语词来描绘时下的景况,而这“似曾相识”不是别的,而是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夜汹涌而至的国际游资。
2007年4月18日,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发布了一份报告称,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遭受重创的4个亚洲国家——印度尼西亚、韩国、泰国和菲律宾,可能再次面临资本突然外逃导致的货币危机冲击。
那时所有人都诚惶诚恐
犹记2006年12月17日,为了应对当年国外资本流入造成货币大幅升值的压力,泰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对从国外流入的短期资本实施以为期一年的30%的保证金制度,可惜这个新政只实施了一天就取消了,在新政策实施的第一天泰国股市指数直线下挫近15%,单日下跌幅度创下泰国股市31年来的最高纪录。
12月18日晚,泰国中央银行被迫做出政策调整,将投资股市的资本剔除在实施保证金制度的范围之外。12月19日,股市指数反弹约9%。
泰国这一日新政在世界银行最新关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报告《危机后的十年》中缩略成了这样一句话:泰国去年12月份对资本流入采取了控制措施,但在投资者不确定性上升之后又取消了大部分措施。
从某种意义上说,泰国一日新政的实施是为了防范10年前那场危机的重新上演,那场由泰国始发、波及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危机的确给泰国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10年前,也就是1997年7月2日凌晨四点半,泰国央行发表了一项重要声明——此前十余年盯住美元的泰铢,开始自由浮动。泰铢兑美元当日即贬值15%以上。亚洲金融危机正式开始。蔓延所至国家的楼市、股市纷纷跳水,泰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韩元兑美元的汇率全年分别下跌43.5%、57.5%、53.8%、48.3%;股市分别下跌56.0%、52.4%、37.0%、42.2%。之后,危机蔓延至波兰、墨西哥、巴西等国……
“亚洲金融危机来的时候,全香港所有的人都诚惶诚恐,信心大挫!”香港商会的工作人员曾明强回忆起当年的危机还心有余悸。股市跌得很夸张,很多投资股市的人一下子损失很多。当时香港政府还出动了大量政府资金注入股市。
当时,香港的房地产泡沫正处于最高峰,所以楼市是受挫最厉害的行业。楼市价格大跳水,交易量急转直下,许多人因此都成了负资产。香港许多人炒房,手里可能有十几套房子,在他们的账面盈余中还有许多是银行的贷款,但是突然间金融危机来了,他们的资产都拦腰砍半了。
房地产是香港的支柱产业,由它所引起的衰退波及到几乎所有的行业,形成连锁反应。银行贷款收不回来,变成呆坏账,企业裁员造成失业……“其实,最重要的是信心,太突然了,一下子从600万身家变成300万了,一个LV的包都不敢买了。”他说。曾明强觉得至少七八年之后,香港人的信心和香港的经济才算缓过来。
过度信用透支放大危机
“那时候大家都对经济前景太乐观了,过度地用信用卡消费和盲目的投资,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这种乐观全打破了,股票往下掉、贷款还不上……”曾在中国台湾地区工作过的餐饮老板卓伟民这样回顾10年前的“灾难”。
那时候,许多企业的扩张都是信用扩张,包括股市投资。危机发生了之后,股价下来了,人们纷纷从股市抽回资金,但是越是这样跌得越厉害。“在台湾,许多人都不去工厂上班,他们都自己在家里‘上班’等着赚钱。”卓伟民说:“或者是炒房,或者是炒股,全是贷款的。所以金融危机来了以后,反而大家都乖乖回到工厂上班去了。”
过度的信用透支使中国台湾人的财富大幅缩水。其实,台湾地区的信用透支相对泰国和新加坡还稍好些。那些地区的人们一个人手里都捏着好几张信用卡,他们甚至把未来两年的薪水都花了,去买房子、买名牌……所以,所有机构都在回抽资金,拍卖房产。
“所以我觉得你们内地的政策去调控房价啊、还有银行投资房地产的贷款啊,都是特别好的。”卓伟民告诉记者。因为在10年以前,台湾地区的银行因为收不回贷款几近倒闭。但是银行是不能贷款的,资金是来自大量居民储蓄。因此中国台湾政府投了很多钱给银行填补坏账,还建立专门的基金。因为金融危机的缘故,几年中,除了房地产以外,台湾地区服务行业都郁郁不振,餐饮、商场消费、娱乐业、观光业陷入萧条。“你看好一点的餐馆客人都少了,去商场消费的人也少了。”卓伟民说,危机负面影响持续了许多年。
作者:杨雪婷 王晓然/文 王晓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