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这个世界民族的大拼盘中,华人和其它族群一样,为美国的发展繁荣贡献良多。早年华工参与太平洋铁路的修筑已是有口皆碑,然而他们在农林方面的成就却鲜为人知。
华工抵达美国后多聚居在加州,在那里,他们除了开金矿和筑铁路外,从事农业的也不少。
关于刘锦浓的名字,过去曾经有过刘金缵甚至是廖振光等多种译法。这位早年的华工1858年出生在广东台山县横湖乡的龙安村,12岁便跟随叔叔到美国谋生,先后在旧金山和马萨诸塞州的北亚当斯镇鞋厂当过童工。
每个星期天,刘锦浓都会到义务学校听课,因此很快便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很长一段时间内,刘锦浓都在芬妮·蒲安臣小姐家中当园工,芬妮小姐并非等闲之辈,她是前美国驻华公使、代表中国与美国签订《蒲安臣条约》的蒲安臣的堂妹,其家中的花园非同一般。这就为刘锦浓培育“刘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地。
橙子,又称广柑,原产于中国东南部,18世纪才由西班牙人带到美国种植。佛罗里达州被夹在大西洋和墨西哥湾中间,由于气候潮湿,那里种植的橙子常常起斑、霉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刘锦浓先把地中海甜橙的花粉授予晚熟的哈特橙,培养出12棵新橙树,然后再把一棵新橙树的花粉授予哈特橙。经过这两次杂交,终于在1888年培育出耐潮湿、抗霜冻,而且味美汁多、易于储藏的优质橙树。新橙的价格几乎高出旧橙一倍,很快便在全美推广。
刘锦浓培育出来的良种,还有早熟的苹果、迟熟的桃子、无核粒大的葡萄以及株高果多的西红柿等。美国果树栽培学会不仅以刘锦浓的姓来命名新橙种,而且还于1911年授予他“怀尔德银质奖章”,使得刘锦浓成为该会成立62年来在果树栽培学上首次获此殊荣的华人园艺师。1925年,刘锦浓病逝,享年67岁。德兰镇商会和果农为其刻像立碑,以纪念他在培育优良果种方面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