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
昨日上午10时许,一名妇女带着自己一岁多的儿子,开着一辆三轮摩托车行驶在大丰镇东风渠边时,不慎连人带车翻进了水流湍急的东风渠中。为了救儿子,不会游泳的妈妈在几米深的急流中冷静地解下用毯子包裹在胸前的孩子,并将孩子高高举起,自己却一直沉在水底。
| |
一声巨响 母子齐掉河
乐至来成都的伍国菊和丈夫刘建兵到成都已经多年,两口子靠给别人运送蜂窝煤养家糊口。他们有一儿一女,女儿今年9岁,在读小学,儿子才一岁多。为了多挣点钱,伍国菊每次出门运煤的时候,都将儿子用毯子包裹在胸前,然后骑着三轮摩托车出门。
昨日上午10时许,伍国菊像往常一样,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完,将儿子包裹在胸前出门了。从家里出来到煤厂并不远,但要经过一段一百多米长的东风渠河堤路。路很窄,连两辆奥拓都无法错车。
昨日上午,就是这一段平时走习惯了的路出了问题。事发当时,三轮摩托车轮胎撞到了河堤路上的水泥墩,车头一拐,她连人带车翻下河。
因为东风渠多次发生落水事故,附近的人只要听到河边传来一声巨响,马上意识到有人掉下去了。他们立即往出事地点跑,同时还大声呼救。
惊心一幕 只手托起孩子
“当时在河边的人都跑了过去,大概有四五十人。”一名当地村民说,“我们只看到三轮摩托车在水中翻动了几下就沉下去了。”估计是下雨的缘故,东风渠的水昨日上午显得比平时急,流速也快。当大家跑到现场时,三轮摩托车已看不到顶了。
在河堤边灰砖厂上班的夏成恒和张智福当时听到呼救也赶来救人,见三轮摩托车已经看不到顶,再想到车中的人肯定已经沉在了水底,两个人连衣服都没来得及脱就直接跳进了冰冷的渠中。其他的人也赶忙打110、119和120,还有人找来救援的竹竿和绳子,沿着河堤一路向下游追去。
当夏成恒和张智福跳下去后,并没有发现三轮摩托车和车上的人。就在大家努力寻找的时候,惊心而感人的一幕出现了:他俩和岸上的人突然发现在大约十米开外的水面上冒出了一个小孩,他被一只手举起,顺着水势急速而下,而大伙却看不见水下的那个人。让大伙焦急的是,由于水太深,孩子的头不时被水淹到,而那只托着他的手一直努力地向水面伸着。救人的手和孩子在水里一浮一沉,而周围营救他们的人的心也一上一下地担心着。
接力下水 生死大营救
孩子顺水一路向下,两人在后面奋力追游出近百米。就在孩子再次要沉入水中时,两个人一把抓住了孩子和托着孩子的那双手,使出全部力气将他们拽出水面。
但这个时候,夏成恒和张智福经过在冷水中一百多米的冲刺,几乎耗尽了全部体力。几米高的河岸、光滑的河堤、落水者的体重,让夏成恒和张智福再也支持不住了,和被救者一起向水下沉去。
见到这一幕,两名热心群众在这关键时刻跳下河去,游到他们身边,将他们拉到岸边。岸上的人也将竹竿递到他们面前,筋疲力尽的他们抓着竹竿一个个上了岸。
在周围上百名群众的帮助下,半个小时后,母子俩被救上岸来。因为落入水中的时间太久,母子俩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夏成恒和张智福也倒在了地上。经过简单抢救后,附近居民用车将4人送到大丰卫生院抢救。
一悲一喜 母亲去了儿子活了
据大丰卫生院急诊科医生介绍,因为溺水时间太长,伍国菊被送来的时候就已经死亡。而她用生命保护的儿子,却奇迹般地逃过了死神的魔爪。
昨日上午11时40分,记者赶到大丰医院,看到见义勇为下渠救人的夏成恒正在观察室输液。夏成恒告诉记者,当时听说有人掉到渠里了,于是拿起竹竿和绳子急忙跑到渠边。见情况非常危急,没有多考虑就跳下水去救人,大概十多分钟后才找到落水母子并将其救出,由于不久前下过雨,天气又比较冷,将落水母子救出后,他们差点就上不了岸。
由于小男孩和另一名救人者张智福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情况危急,随后被送到了成都军区总医院抢救。
众人感动 母亲舍命救子
昨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事发现场,虽然事故已经发生3个多小时,但还是有许多人站在河边议论。
记者看到出事的路段只有两米多宽,而且靠近水渠的一侧每隔两三米才有一个30多厘米高的水泥墩。现场有一道车轮印从堤上延伸进河中。周围群众估计当时伍国菊在靠边行驶,为避让行人,其车轮可能撞到水泥墩而改变了行驶方向,侧翻进了水渠。
在一百多米外,记者看到了放在灌木上的孩子衣服和包孩子的毯子,两头还连着长长的布带。目击者说,这里就是孩子被救起来的地方。
当三轮摩托车翻进河中后,根本不会游泳的她竟然能够冷静地将毯子解开,把孩子高高举出水面,用生命和母爱为营救儿子争取了时间。现场的群众在为这起车祸叹息的同时,也被伍国菊舍命救子的行为所感动。
感激之语 多亏两位好心人
记者在医院见到,死者9岁的女儿看到妈妈永远离开了她,哭得撕心裂肺,嘴里不停地喊着:“妈妈,妈妈。”
死者丈夫刘建兵告诉记者,有时拉煤忙不过来,妻子就要来帮忙,昨日妻子就是带着才一岁两个月的儿子出去拉煤,没想到在途中就发生了意外。“非常感谢这两位好心人下水相救,要不是他们,儿子都保不住。”刘建兵虽然很伤心,但仍非常感激地对记者说,“已经去医院看了两名救妻子和孩子的人。”
下午3时许,记者在大丰医院了解到,夏成恒已经出院回家。下午4时,记者从成都军区总医院了解到,被救男孩和张智福也已经脱离危险出院。
本报记者 夏佳 刘昕
○晚报观点
道义不能承受生命之重
付克友
母子落水,上百人沿河营救,尽管最终母亲未能生还,但斯情斯景令人感动。我们要对那四位义无返顾跳入渠中的见义勇为者致以敬意,他们身上闪现着道义热肠的光芒;同样,我们也对在岸上齐心协力、施以援手的上百人致以敬意,他们身上也体现了道义热肠的精神。
但是,道义不能承受生命之重。
一方面,道义虽然壮美和感人,却不一定能够拯救生命。新闻中母亲的死亡悲剧是个例证,甚至其中承载道义精神的舍己救人者也差点因为体力不支而遇难。在这里,道义的行为,差点演变成为又一起悲剧。
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道义无法承担制度缺失和管理失范带来的生命问责。我们有必要追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母子落水悲剧的发生?
剔除当事人的个体原因,答案很简单:河道缺少安全防范措施。记者在现场看到,发生事故的路段非常狭窄和危险,靠近河堤一侧两三米才有一个30多厘米高的水泥墩,这样的危险路段在东风渠并不鲜见。晚报曾经有过报道,在半年时间里,东风渠夺命30条,其中就包括驾车落水者。
对于这样的安全缺陷,仅仅指望一场场自发上演的道义行动来承担拯救生命的使命,是无济于事的。必须明白,道义只是制度的补充。尽管这个社会有许多潜在的热心人,道义的种子在越来越多的人心里发芽,但完备的制度管理并不总是需要道义来救急。只有在制度规范鞭长莫及的地方,或者在突然发生、始料不及的场景里,才需要道义的登场。
在一条缺少安全防护措施的河流,也许会时时有见义勇为者出现,但这只是因为落水事故太多而已。我们不能对这样一条河流麻木以对。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东风渠的隐患问题已经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重视。东风渠排险除危大规模的手术已于去年全线展开,目前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像渠岸上缺乏防护拦等问题都亟需解决。毕竟人命关天,政府追加一定公共投入,加强这样的防护措施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