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元军、记者翁淮南报道:祁连山麓,烟尘滚滚。阳春时节,记者在兰州军区某高寒山地训练场看到,某师装备部门利用装备保障新型评估系统对所属团队装备保障能力实施全要素、全过程的静态和动态评估。现场观摩演练的专家对评估相关参数分析后认为,由兰州军区装备部门研发的新型评估体系,设计科学、操作规范、结论准确,真实地反映了该师装备保障整体能力水平。
成功运用这一评估系统,对查找装备训练问题,探索装备训练规律,加速提升信息化条件下的我陆军装备作战保障能力将产生深远影响。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从主观到客观,从粗放到精细,从经验到科学,这标志着我陆军装备保障能力评估告别了凭经验、靠感觉的传统模式,步入到数字化的新阶段”。
键盘声声,信息频传。师指挥所里,人来人往,一片繁忙。站在巨幅的评估流程图前,记者感到有点眼花缭乱。该评估系统是依据我军装备法规制度和标准构建,设“千分制”标准,按静态400分和动态600分模式来评估达标状况。
静态重点评“要素”,变年终考核为经常性评估。他们围绕未来一体化作战对装备保障能力各要素的需求,按各要素在实战条件下部队保障能力所占的比例,细化了装备管理、装备修理、弹药保障、器材保障等38个具体评估要素。
动态重点评“能力”,变单项考核为整体评估。他们以形成实战保障能力为目的,按照应急作战准备、远程机动、作战部署和作战实施4个进程,分为指挥控制能力、机动能力、战场抢修能力、供应保障能力、勤务保障能力等19个具体动态评估项目。
在某红军团考评现场,记者看到考评组采取“听、考、问、查、拉”等方法,对装备日常管理、装备完好率、野战抢救抢修抢供等内容,严格按评估标准打分。同时,运用装备信息管理网络和视频监控系统等手段,对全团战备、训练、执勤、施工的装备保障工作进行实时跟踪考评。随后,考评人员运用评估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汇总,得出最终结果。“考评数据客观公正,让大家口服心服。”该团装备处处长赵学勤对记者说。
考评结果显示该团成绩为“达标”,同时,红色光标在“装备人才满编率”、“雷达、光学等小专业工种训练”、“野战装备有效伪装防护”等失分的项目上不断闪烁,这是表明该团的弱项需要引起注意。据此评估结果,该团及时研究相应对策,组织部队对小专业工种进行强化补差训练,装备机关带领修理分队实施野战装备伪装防护演练,切实提高部队装备综合保障能力。 (配图:王金中摄)
兰州军区装备部 赵荣山
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是依据战斗力标准,对部队装备建设水平的整体评价和遂行任务能力的综合估量活动,是和平时期检验和衡量部队实战保障能力的主要手段。
目前,外军重视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确立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定性指标是各项指标的基础,用以客观描述完成科目的要素和实际水平。定量指标是完成科目可以接受的最低程度,通常用百分比和时间来表示。为提高装备保障评估能力,保证对各种数据进行公正分析和专业评判,外军通用做法是抽调各方面的专家组成多个专项评估小组。比如,美军在联合演练中就由联合部队司令部、联合作战中心、联合作战试验中心等机构的专家组成多个专项评估小组,从机制上保证了评估的真实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