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现场 |
古墓挖掘现场,在100平方米范围内,出现3排排列整齐的21口金丝楠木棺材。记者 许南平 摄 |
露出的黑色金丝楠木棺材一角。 |
《靖安开挖神秘古墓》最新进展
靖安古墓掘出金丝楠木棺阵
为距今2500多年的大型春秋战国古墓 墓葬形式全国罕见
核心提示:今年1月9日,由于盗墓贼行迹败露,靖安县水口乡李家村李洲坳附近的两座古墓才被人发现。本报此前曾对此事进行过报道。昨日,从考古现场传出消息,经过考古专家3个月的挖掘和清理,发现这两座古墓之下还有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型墓葬。幸好表层的两座晚清、元代墓地迷惑了盗墓贼,才令下面这处距今2500多年的大型春秋战国墓葬完好无损。
| |
21口金丝楠木棺排列整齐保存完好
靖安县水口乡李家村李洲坳附近发现的古墓群,究竟藏有什么秘密?昨日,记者得到从挖掘现场传来的消息:4月21日,古墓表层清理出来后,现场的壮观让很多围观者吃惊,墓葬总共有21口棺木分三排整齐排列,棺木保存完好,棺木的材料为高档的金丝楠木所制,上面的黑漆颜色还清晰可见。
一位从挖掘现场出来的工作人员虽然不愿透露详情,但还是说,这些棺木群仅仅只是真容初现,估计古墓群分三层,棺木群作为陪葬墓只是古墓的第一层,第二层仍然是陪葬墓,真正的主墓室还在下面更深的第三层。至于墓主的身份,该工作人员猜测,此墓葬规模较大,且棺木材质较好,所以墓主的身份很可能非富即贵。此外,李家村的村民相传是春秋时期徐国的后代,所以墓主也有可能与徐国有关。
为防止被暴雨破坏棺木全被竹篾遮盖
由于整个挖掘现场被塑料布、铁皮和竹篾栅栏围起,外围有民警把守,记者只能透过缝隙看到工作人员在大约100平方米的范围内忙碌着。
记者眼前的100平方米方形挖掘区内,众多金丝楠木棺材被竹篾铺盖着。尽管发掘人员正在清理淤泥和积水,但由于前日的降雨,挖掘坑内仍是一片泥泞。有当地人告诉记者,工作人员担心22日棺木被暴雨破坏,才用竹篾将墓葬表层挖出的21口棺木都遮盖起来。
记者爬到旁边的小山坡上,透过竹篾的缝隙,隐约可见下面的棺木。昨日中午11时50分许,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其他发掘人员的帮助下,开始对靠近边缘的一处遗址进行清理。经过10多分钟的清理,黄色的泥土中逐渐呈现出一口黑色棺木。虽然只是露出了一部分,但是可以看出该棺木保存得较为完整。随后,考古人员很快用竹篾将其覆盖。
为春秋战国古墓墓葬形式全国罕见
在保护围栏之外,偶尔进出的考古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都拒绝接受采访,并对棺木的具体数字保密。一名考古人员表示,为了保护文物,所以他们用竹篾将棺木遮盖住。此外,因为墓葬太深,地底下水位高,挖掘中要进行高难度的排水,还要防止塌方等异常情况发生,所以发掘难度很大,进度比较慢,但“五一”节后表面这层的清理工作估计可以基本结束。
现场考古专家对古墓详细信息的封锁,使得这座大型古墓更具神秘色彩。
昨日,现场的考古专家向记者透露,目前他们初步认定这座古墓为墓葬形式全国罕见的春秋战国古墓,对当时的文化、风俗等历史情况的了解,有着很大的研究价值。记者从侧面向文物专家了解到,迄今为止,我国江南地区出土的春秋时期大型墓葬极少,这次的考古发掘属我省考古史上的首次,将填补我省先秦考古史上的许多空白。
当地早在1979年曾出土春秋青铜器
据了解,水口乡的地理平面图形状如马鞍,位于靖安县的中部和南部,东邻双溪镇和雷公尖乡、宝峰乡,南界奉新县躁下乡和本县香田乡,西连烟竹乡和高湖乡,北毗躁都乡和三爪仑乡。其北部高峰耸立,有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3座,南河从中部穿过,两岸较为平坦。
在李家村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早在1979年3月,水口乡李家村的农民在修机耕道时,就曾挖出春秋时期徐国青铜器3件。包括刻有铭文“徐王义楚,择其吉金,自作盥盘”的水器盥盘一件,刻有铭文“雁君之孙徐令尹者旨型,择其吉金,自作卢盘”的卢盘(即炉盘)一件,全器素面无铭文、类似现在炭箕的村一件。
文/记者 邓旭敏 张杰 图/记者 许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