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昨天是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58周年纪念日,本报新亮相的“关注渡江胜利纪念馆扩建工程”文物征集栏目,引起了读者的普遍关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教授、军事专家王春芳特地致电本报支持这一行动。
文物收集现状不尽如人意
“南京渡江战役文物的收集现状不尽如人意。”王春芳说,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纪念馆我去过很多次,虽然它们建成年代都很早,但馆藏十分丰富,尤其是位于徐州的淮海战役纪念馆现场模拟了当年的战场,并在纪念馆附近新建了国防园,将二者融为一体,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慕名前往参观者甚众。“与之相比,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有些寒碜,多年来就只有挹江门城楼上的一栋建筑,馆藏也少得可怜,每年的参观者还不到5位数。”王春芳说,上月底,陆军指挥学院接待了一批专门前来作渡江战役实物教学的美国陆军与参谋指挥学院客人,“可我让学生带客人去了江阴,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江阴是当年国民党守军起义的地方,很多炮楼、工事、炮台等都幸存下来,可以看到部分渡江战役文物的原貌;另一方面,是因为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地方太小、馆藏太少。”
战时电台等常见文物仍散落民间
“渡江战役本身是一次非常伟大的战争,在世界战争史上都十分罕见。”采访中,王春芳翻开《中国大百科全书》,指着渡江战役进攻图说:“渡江战役东起江阴,西到武汉,覆盖1200多公里长江岸线,向腹地纵深800公里,历时43天,消灭了43万敌军,而我军损失仅6万,解放了上海、安徽、江苏、湖北等多个省市,这是一场以很小的代价换取最大胜利的伟大战役。”王春芳坦言,按理说,这样一场伟大的战役应该留下很多值得珍藏的文物,但目前全国主要纪念此战役的场馆——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文物却收藏甚少,甚至连当时战役进攻图都不完整,东、中、西三个军团的阶段作战图也没有收藏入内,只有一个整体图。在实物方面,作战中常见的电台也没有收藏,而其他三大战役纪念馆都有。渡江战役馆藏应向全国寻宝“借纪念馆异地扩建的契机,大规模收集文物十分必要。”作为从事军史研究多年的老专家,王春芳对本报开辟的这个栏目十分赞赏。他说,文物收集应该是一个大概念。首先,南京解放是渡江战役胜利的直接结果,应该把与南京解放有关的文物也作为收集对象,比如目前珍藏在总统府的一些直接跟战役相关的文物,应纳入渡江胜利纪念馆;间接相关的则应复印或者复制后列入纪念馆收藏;其次,渡江战役是敌我双方的一场战役,国民党军队当时的战役部署等资料也应纳入馆藏;第三,渡江战役是多个城市联动的战役,上海、武汉、南昌等地散落了不少关于渡江战役的文物和资料,建议通过各方协调,将这些文物全部收入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南京日报记者 毛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