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路186号是一幢公寓式大楼,伫立在周围的花园洋房中,外表并不引人注目,但它是中国第一所外汇公寓,被称为“爱国大楼”,在1959年开始建造时,创造了当时众多的第一。昨天,三代居住在这里的董元瑜和她的先生,向早报记者讲述了这幢华侨公寓的故事。
高规格:装地板安电梯
上世纪50年代末,国务院通过审批,由华侨投资公司在上海余庆路建造一幢华侨公寓,中国银行华侨服务部鸿祖耀先生负责筹建。“当时,国家外汇紧缺,而要购买华侨公寓必须使用外汇,为引进外汇帮助祖国建设,华侨公寓就应运而生。”董元瑜说。为了吸引更多华侨、归侨、侨眷前来购买,华侨公寓的建造标准也是高规格的。董元瑜说,余庆路这幢华侨公寓的地板,都是专程从国外进口的,而当时新建楼房大都只铺设水泥地。此外,在当时7层高的公寓住宅楼中,华侨公寓是唯一安装有电梯的公寓,并且一幢楼里就安装了两部。董元瑜的先生补充说,刚建好的华侨公寓家家都装有暖气片,“只是现在,随着空调的普及,这些当年颇为奢侈的暖气片早已被拆除。”直到现在,经过了近50年的使用后,余庆路华侨公寓的楼梯等公用设施,仍旧相当完好。
爱国心:华侨积极买房
“华侨的爱国心非常积极。”董元瑜回忆说,华侨公寓1959年开始建造,到1960年3月8日,她陪母亲前往中国银行华侨服务部购买时,全部35套房子只剩下三四套没有卖出,“正因为这样,华侨公寓一度被称为‘爱国公寓’,华侨们借买房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董元瑜的父亲在世时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常务董事,他和家人在余庆路华侨公寓一共购买了两套公寓。此后,从搬进来到现在,他的后人再也没有搬离过这里。目前,华侨公寓里的住户绝大多数仍是当年的华侨、归侨、侨眷或他们的后代。东方早报与徐汇区文化局继续联合征集以下“闻人”、“名宅”掌故与口碑,知情读者可拨打徐汇区文化局联系电话64548525或早报热线962288、15301888686。“闻人”“名宅”名录(部分)建国西路(近岳阳路)建业里上海老式石库门高安路18弄20号荣德生旧居建国路398弄谢希德复旦大学老校长旧宅余庆路146弄13号陶行知故居吴兴路24弄陆春龄笛子大王寓所宝庆路3号周宗良颜料大王旧居淮海中路1517弄盛宣怀交通大学创办者旧居永嘉路388号中国中学的故事陈宝定算盘大王个人传奇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