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昨日,江北区正式启动“国学江北”工程,在全区70余所中小学校全面开设国学课。
据了解,大多数学校的“国学教育”将以诵习典籍为主。从2004年开始,江北区就在培新小学、喜乐溪小学等学校进行国学教育试点。学生按年级不同,分别背诵经典篇目,如一二年级背诵《注解弟子规》,三四年级背诵《三字经》,五六年级背诵《大学》。学生们每天中午花20分钟诵读这些古文,每周还有一节“国学”课。
经典诵读让学生们很感兴趣。培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能熟背《三字经》,六年级的学生能大段背诵《大学》,六年级二班的颜丹妮仅用了两周便背完《大学》。五年级一班的学生艾玥说:“我非常喜欢《论语》,连睡觉时都把书放在枕边。”
江北区教委主任何成银认为,孩子越小机械记忆力越好,只要能把典籍背下来就可以了;等到中学他们能理解的时候,可以通过小品、故事、歌咏等形式对其进行“读讲”;到了大学,他们就可以将国学加以运用了。
“经典诵读补上学校人文教育的缺失,它不只是让学生识字背书,也提高了他们的道德修养。”培新小学校长张光琼说,这并非只有语文老师才欢迎,数学老师反映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思维更敏捷了,计算题正确率更高了。
张光琼说,国学渗入到现代教育的每个角落,给孩子们带来了乐趣。他们在音乐课上欣赏到“国乐金曲”,在美术课上欣赏到了中国历代名画,在体育课上玩滚铁环等游戏,连学校的上课铃声也用上了中国古典音乐。
据悉,除了“经典诵读”以外,江北区鲤鱼池小学的“书画艺术”、望江小学的“泥塑”、复盛实验学校的“根雕”、钢锋小学的“剪纸”、福宁村小学的烙画、东风实验学校的叶画等特色课程,也都纳入国学教育加以推广。(记者汤寒锋/文首席记者 史宗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