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锦新
2007年3月26至2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成功访问俄罗斯,参加了俄罗斯“中国年”开幕式和中国国家展开幕式,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这在法律框架内为中俄两国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注入了新的动力,将极大地促进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向深层次、宽领域和多范围发展。
在俄罗斯“中国年”期间,两国政府相关部门将举办31项经贸活动,其中包括4个国家级大项目,27项专题活动,包括经贸、能源、运输、金融、信息技术、邮政、农业、质检、环保、中小企业、地方合作等领域。
经贸合作是巩固和发展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为夯实双方的合作基础,中俄两国领导人提出要在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至800亿美元,两国直接投资额到2020年达到120亿美元的战略目标。近年来,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发展势头强劲,双边贸易额连续8年持续增长,相互投资趋于活跃,规模不断扩大。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06年底,中俄贸易额达到334亿美元,中国对俄累计投资额达9.35亿美元,俄对华投资额超过6亿美元。
通过两国企业间签署的合作协议来看,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出现了一些新的“亮点”。
第一,加强制度建设,为金融企业实施金融服务前移战略,加大实施对“走出去”企业在俄境内的支持,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无论是制造业投资建厂,还是国有能源公司推动能源大项目的合作,都离不开金融企业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以对俄业务贷款余额近六十七亿美元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为例,在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国家开发银行与俄外经银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在莫斯科签署了《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俄罗斯外经银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政府关于投资发展领域合作的协议》,与俄对外贸易银行签署了《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俄罗斯外贸银行基础协议》,与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签署了《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合作协议》。三项合作协议的签署将有力地促进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俄主要金融机构的合作,为中俄两国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金融服务。
第二,中国知名制造企业对俄直接投资踊跃。作为中俄两国企业在对方直接投资的重要保障,2006年11月9日俄罗斯国家年闭幕式上签署的《关于中俄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的政府间协议》,为两国公司和企业积极开展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一汽集团与俄罗斯阿穆尔汽车厂(1953年援建一汽的利哈乔夫汽车厂原发动机及整车装配厂)3月27日正式签订一汽在俄罗斯当地化生产解放商用车的合作协议。在未来的2至3年内,俄罗斯将成为中国一汽集团在海外最重要的整车和零部件出口基地。
第三,地方合作和边境贸易持续升温。中俄地方和边境地区合作是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两国毗邻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与俄罗斯具有地缘优势的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与毗邻俄罗斯州、城市及友好结对省份,城市合作势头良好,合作规模和投资呈上升趋势。2006年中俄边贸额就达70亿美元,占双边贸易额20%以上。今后,地方合作还将在中小项目投资方面承担主力军的作用。
在奉行互利共赢的原则下,通过中俄两国领导人的高层推动,坚持优化中俄双方贸易结构,挖掘能源和高科技领域合作的潜力,不断扩大双方直接投资规模,以投资带动能源、科技等大项目的合作,是提高和深化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必由之路。作者系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