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广州眼中的河涌变迁之涌边人家
本报讯(记者彭美 戴柱明)“小满过,龙舟起”,再过一个月,家住马涌附近的村民就可以将他们埋在河涌底的龙舟起出来,准备“赛龙舟”了。这里的村民们世世代代都会在每年的端午节后把龙舟埋入涌底,到第二年再挖出。
今年将近70岁的陈伯说,他一生都与马涌有缘,年轻时的他住在马涌边上的云桂村,年长后搬到了马涌桥附近。他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马涌十分清澈,小时候他们特别喜欢在云桂桥旁关帝庙对开的涌面上游泳。不过当时村里头有一个“禁忌”:每逢端午节前后,马涌都会发“龙舟水”,每年都会有小孩溺水。当时人们就迷信说溺水的孩子都是被捉去当关帝的祭品,因此大人们都不许孩子们在端午节前后去涌里游泳。“但当时我们都会顶着“禁忌”偷偷地去游泳,而结果几乎每年都会有小孩溺水。”
住在马涌桥旁50多年的肖伯说,按照传统习俗,以前每年的端午节赛完龙舟后,村民都会把龙舟埋在马涌里,到次年端午节前的一至两周,再把龙舟从河涌底挖出,即所谓的“起龙舟”。
上世纪80年代初,陈伯搬到了马涌桥附近,而在那时起马涌的水质也开始变差。“当时海珠区要开发,马涌两岸的农田渐渐都变成了房屋和工厂,河水也脏了许多。”河水的变黑变臭还使得村民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把龙舟埋在马涌底下了。“涌泥都变得又黑又臭,还有谁愿意埋龙舟下去!”
部队出身的摄影爱好者叶世光说,上世纪80年代末,他住到了新港西路马涌旁边,涌边的硫酸厂日夜向马涌排放污染物,使得河涌臭不可闻,附近居民夜不能寐。
河涌的再次翻身是在2004年。这一年,政府对马涌进行整治,水质有了大幅改善。由于涌水干净,去年的端午节后,村民们又重新把龙舟埋在马涌底下,“小满过,龙舟起,再过一段时间的端午节又可以看到有人从涌底下把龙舟挖出来了!”
图: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马涌到处堆满垃圾。被整治过的马涌,摄于2007年3月。 叶世光 摄
|